2023年5月31日16:00,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地球科學學院主辦的“大地之光”科學家精神宣講啟動儀式在主樓C308召開。參加活動的人有李四光后人、李四光紀念館館長特別助理、高級顧問鄒宗平、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宣傳文化部副部長李磊、校黨委副書記文永紅、黨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李麗平、科技處處長季漢成、地球科學學院院長王貴文、黨委書記姜福杰、黨委副書記王茹、副院長余一欣、副院長劉鈺銘、團委書記姚夢竹、學院李四光講師團成員等。會議由地球科學學院黨委書記姜福杰主持。

會議伊始,地球科學學院黨委書記姜福杰對本次與會嘉賓表示熱烈的歡迎與感謝。姜福杰從背景、意義、目的等方面介紹了本次活動的具體情況,同時指出,地球科學學院在建校70周年之際召開“大地之光”科學家精神宣講啟動儀式,正是希望能夠面向我們新時代的地學學子弘揚科學家精神,感受堅守“苦干驚天動地事,甘做隱姓埋名人”的情懷,秉持“既要有工匠精神,又要有團結精神”的傳統。有著悠久的辦學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的地球科學學院在這樣的平臺之上,新一代地學學子更要懂得科學事業是接力事業,只有薪火相傳、后繼有人,才能實現科學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會議第一項,由校黨委副書記文永紅致開幕辭。文永紅結合習近平總書記有關科學家精神的重要講話指出:李四光先生作為中國現代地質學和地球科學事業的奠基人,他的愛國情懷、求真務實的態度、創新意識、奉獻精神給后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廣大地學學子應該向李四光老先生、馮增昭老先生等愛國、勤奮、刻苦、求實、勇于創新、無私奉獻的科學家學習,爭做弘揚科學家精神的“傳承人”和“排頭兵”,積極參與到李四光中隊講師團的宣講活動中去。并在最后寄予了同學們把李四光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形,把科技成果寫在大地上,服務中國地質事業發展,為傳承和弘揚科學家精神做出更大的貢獻的殷切期望。

會議第二項,由李四光后人鄒宗平女士為與會人員講述李四光先的事跡與精神。鄒宗平女士以李四光先生寫給逝去學生的一首詩為引,從李四光先生的幼年時光講起,講述了李四光先生留學海外、參加革命事業,以及作為我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事業的奠基人的他是如何逐步走上地學道路。從立志為國造堅船利炮,到全身心投入地質科學研究事業,最后創立地質力學理論,為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和新中國的建設做出卓越貢獻。鄒宗平女士以全新視角講述了李四光先生波瀾壯闊的一生。引領聽眾追憶崢嶸歲月,跟隨李四光先生“科學救國”的理想足跡,共同感悟他偉大的愛國情懷和科學精神。李四光先生的一生,生動踐行了“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的科學家精神,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

鄒宗平女士說,她現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宣傳李四光的科學創新精神,希望更多人走跟他一樣的道路,“努力向學,蔚為國用”。并以李四光先生給武漢大學第一屆畢業生的題詞“用創造的精神和科學的方法求人生的出路”為講述畫上了句號。

會議第三項,李四光中隊講師團成員代表范澤遠宣講我國著名石油地質學家,碳酸鹽巖沉積學科的開創者和奠基人馮增昭教授生平事跡。范澤遠以“遍踏山河增壯志,一生求索昭丹心”為主題展開講述了馮增昭先生一生“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事跡。深入淺出地向聽眾介紹了這位被譽為“巖相古地理學研究之大師”的地學前輩一事一生、退而不休,為教育事業和地質事業奮斗,最終得償所愿成立了我國地質學領域唯一國際性學術組織--國際古地理學會,將中國古地理推向世界。

會議第四項,北京市科協宣傳文化部李磊副部長為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地球科學學院李四光中隊講師團授旗。李磊鼓勵李四光中隊講師團在未來的發展中堅持地學道路、光大地學品格,承繼地學前輩的科學精神和愛國精神,踔厲奮發,早日大展宏圖。

會議第五項,李四光中隊講師團教師代表楊淞鈞發言。楊淞鈞從李四光中隊講師團名字的由來展開敘述,將李四光中隊講師團的社團人員構成,工作現狀等娓娓道來。從“為什么講”、“講什么”、“怎么講”三個方面做出了全面提升社團成員宣講素養、講好有溫度有高度科學家故事的工作籌劃,對李四光中隊講師團未來的工作重點和工作方向做出了前瞻性展望。

會議第六項,校黨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李麗平上臺為鄒宗平女士頒發聘書,聘請鄒宗平女士為李四光中隊講師團校外指導教師,并對鄒宗平女士為李四光中隊講師團“大地之光”科學家精神宣講系列活動籌建做出的貢獻表示感謝。

會議第七項,與會領導嘉賓發言,與會嘉賓對宣講活動給予關鍵指導和美好期望,并上臺正式掀彩,共同啟動了“大地之光”科學家精神宣講系列活動。

會議的最后,與會成員在鐵人王進喜雕像前集體合照留影,并以此為契機對全體與會嘉賓的蒞臨致以了由衷的感謝,為本次活動畫上圓滿的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