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文化學者于丹做客石大陽光講壇講述“閱讀經典,感悟成長”
發布時間:2011-03-23 | 來源:團委新聞中心 | 作者:劉群 蘇日娜 劉瑋 | 攝影:張姣 | 瀏覽量:
3月22日下午,研修大廈三樓報告廳內座無虛席。著名文化學者、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于丹應邀做客中國石油大學第四十九期陽光講壇,為石大學子們帶來了一場題為“閱讀經典,感悟成長”的精彩演講。講座開始前,校長張來斌教授會見了于丹教授,并與現場師生一起感受了于丹教授的演講。
于丹教授從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入手,分別談到了“中國文化的概念”、“文化如何影響人生”以及“大學生如何成長”三個話題。首先于丹教授從“中國文化是生命的坐標系”談起,她指出“儒”,“道”,“釋”分別代表著人與社會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人與心靈的關系,三者是中國文化的源頭,并以盤古開天辟地為例,講述“神于天,圣于地,成于心”的道理;而后,提到文化的概念時,她指出,文化是一種心態,帶入人心,必喚起核心價值,同時只有“加大寬度,發現人生的不確定性才是真正精彩的人生”;最后,于丹教授通過文化所產生的影響,指導同學們在當今多元化的社會中要通過忠誠、守信、學習來平衡社會中的職業、倫理及自我角色,以求自身的發展,她要求同學們在不斷感悟中提高自身的悟性,面對負面情緒要學會用心調節、用心領悟。
長達兩個小時的演講,“仁”字貫穿始終。于丹教授談到“恭、寬、信、敏、惠”五字即是“仁愛”的核心內容,并將其擴展成“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等具體的做人、做事及做官之道,指出智者不惑、知人即智,要從自己的生命態度中解讀仁愛,學會發現個人的核心競爭力,并找到能夠充分體現自身價值的合適位置;最后于丹教授教導同學們要以“勿臆、勿避、勿固、勿我”的標準去規劃指導自己的大學、人生,強調方向比目標更重要,學會以動態的眼光看事物的發展。
演講過程中,于丹教授旁征博引,從儒家,到道家,再到佛家,從李杜詩篇,到當代作家名言,以其流暢如水、凝練如詩的語言為在場的同學們一一解釋中國傳統經典中蘊含的真諦,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感染和鼓舞著在場的每一個人。演講結束后于丹教授耐心、細致地解答同學們提出的問題,最后她以“破萬卷書是要思考,行萬里路是要成長。中國文化是一種感悟,讓我們每一個人托起這社會最大的希望”的話語激勵石大學子品讀經典,感悟成長。
此次活動由校黨委主辦,校團委承辦,校研究生會協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