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史傳薪】中石大石油工程學院開展第三期“鐵人精神訓練營”
發布時間:2021-10-26 | 來源:石油工程學院 | 瀏覽量:
為進一步激勵石油學子感悟時代脈搏、傳承革命薪火、勇擔強國使命,中國石油大學石油工程學院以“踐行鐵人精神、賡續紅色血脈、涵養家國初心”為主題,以“尋精神-訪人物-行遠方-走社會”為主線,開展了為期3個月的“鐵人精神訓練營”。本期訓練營在前兩期活動的基礎上,完成從“點”上發力到“線”上延伸再到“面”上展開的轉變,并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實踐,努力打造訓練營的“新模式”“新品牌”“新風尚”“新高度”。
體系完備,構建社會實踐新模式
頂層設計項目化。為保障鐵人精神訓練營順利開展,今年3月初至4月中旬,學院學生工作團隊多次召開專項工作會議,確定了訓練營的整體架構及組織思路,推進管理模式項目化,并構建了學院4大訓練項目平臺,確?;顒尤〉脤嵭?。
實踐動員全員化。學院舉辦本年度暑期社會實踐動員大會暨鐵人精神訓練營開營儀式,并組織開展立項答辯,來自本碩博5個年級的50支營小組參加答辯,參與成員涵蓋了所有報名隊伍的主要負責人,做到實踐動員全員化。
實踐過程可視化。為準確把握各訓練營小組的實踐進度,學院在微信公眾號平臺開辟“實踐快報”專欄,安排專人負責實時統計收集各營小組感悟及實踐日記,把握每一支營小組的實踐現狀,進行精細化管理,實現過程可視化,共發布推文55篇,累計閱讀量4500余次。
實踐驗收精準化。為固化本年度訓練營成果,學院組織暑期訓練營結題答辯,并使用學院《訓練營評價體系(2021年修訂)》進行評審,對每一支營小組的實踐情況單獨分析,實行精準化評分,并評出8支優秀實踐團隊,實現實踐驗收精準化。
四線發力,合鑄社會實踐新品牌
尋精神:溯源紅色路,感悟家國情。訓練營打造尋訪紅色地標,緬懷革命先烈實踐項目,組織20個營小組奔赴上海、延安、遵義等15省26個地級市,開展紅色主題實踐活動,進一步感悟紅色精神內涵,厚植家國情懷?!凹t色洄游”小組以“學好黨史,講好黨史,傳播黨史”為主題,赴上海、嘉興、遵義、延安、西柏坡等地方,積極開展黨史旅學、紅歌同唱、百年寄語、黨史微講四大主題活動?!八菰础逼放茖嵺`團發布微信公眾號推文53篇,總點擊量4000多次,發布活動視頻30部,點擊量超過3500次。
訪人物:鐵人永不朽,風華時正茂。訓練營開辟了一線鐵人尋訪活動通道,組織13個營小組,通過采訪生產一線工作者等方式,調研鐵人精神在不同時期發揮的作用及其在新時代的思想內核?!胺杲h百年,尋石油風華”小組前往任丘市的華北油田,組織鉆井平臺參觀、開展組織生活會、采訪前輩等活動?!皞餍健逼放茖嵺`團共制作推文30篇、視頻16部,總點擊量3000多次,在B站、抖音等新媒體平臺播放量超過5000次。
行遠方:守護綠水青山,共建生態文明。訓練營積極開展生態保護調研實踐項目,組織10個營小組奔赴全國各地,調研濕地保護、防護林建設等生態現狀,助力綠色中國建設?!肮残l藍天,點亮青春”小組走進農村基層和城市社區,圍繞節能減排、環境污染等主題,開展了科普知識宣講、社會調查研究等系列活動,并前往當地學校開展宣講分享、實踐教育、知識競答活動?!笆刈o”品牌實踐團發布公眾號推文20多篇,累計閱讀量達到2000多次,發布視頻10部,累計點擊量達到1000多次。
走社會:助力基層教育,點燃石油之光。訓練營穩步推進大學生暑期支教項目,組織7個營小組開展石油科普類教育,點燃學生的夢想與希望,增強社會責任感?!皩W悟黨史揚精神 童心共筑中國夢”小組前往海洋石油希望小學,精心準備課程內容,助力石油之花在青少年心中扎根綻放;充分利用黨支部“退伍研究生”優勢資源,組織希望小學首批國旗班成員體驗軍訓,增強紀律意識,磨練頑強意志?!爸小逼放茖嵺`團共發布公眾號推文20余期,制作視頻10余部,并被“學習強國”平臺等媒體報道,推送閱讀量近12000人次,短視頻播放量超過5000人次。
創新驅動,引領社會實踐新風尚
活動開展更靈活。為進一步提高訓練營的影響力,學院組建了由555人構成的50支社會實踐營小組,成員覆蓋學校10個學院的學生,并積極與清華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青島科技大學、湖南大學、西安理工大學等23所高校進行實踐共建,覆蓋我國15省26市,促進“鐵人精神訓練營”更加靈活、有序地開展。
基地建設更穩固。為固化訓練營成果,讓優秀的項目常態化開展,學院依托“學悟黨史揚精神,童心共筑中國夢”營小組,在河北訓口海洋石油希望小學建立學生支教團社會實踐基地。7月14日,“鄉村振興志愿服務工作站”正式簽約掛牌,為學院后續活動的開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領航效果更明顯。學院領航團校2.0于2019年啟動至今,每期選擇本年度訓練營優秀營小組的組長,擔任下一級本科生新生班級的領航員,幫助新生開展班級建設,做好閉環式領航員培養,既搭建了領航員領航成果的檢驗平臺,也有助于“孵化”下一任領航員,進而增強領航效果。
亮點突出,再塑社會實踐新高度
指導性更強。本期訓練營首次全流程采用學院《社會實踐評價體系(2021年修訂)》,使得社會實踐評價量化可統計、規范易操作、具體可考察,實現由“虛”到“實”的轉變。
覆蓋面更廣。本次訓練營覆蓋高校由去年的1所增加到京內外的23所,活動的號召力和影響力大幅增強。此外,營小組結題率達到100%,推薦至學校參與校級答辯評優團隊獲獎率100%,參與團隊及人數同比增長217%、202%。其中,本科生的參與人數同比上漲130%。
融合性更高。學院與中海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社會實踐基地,與昌平區圖書館共建“閱”成長、“閱”青春實踐基地,并簽訂共青團共建協議書,實現優勢互補。
成果性更多。依托訓練營相關系列活動,營員共完成實踐報告50篇,發表相關文章5篇,總字數達到80000+。相關活動多次被“學習強國”平臺、央視頻、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等十余家媒體報道,形成了良好的宣傳教育效果。
(編輯 丁遠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