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史傳薪】學起來、講起來、悟起來、做起來、熱起來!
發布時間:2021-05-04 | 來源:宣傳部、相關學院(研究院) | 瀏覽量:
自學校黨史學習教育啟動以來,中國石油大學各學院(研究院)高度重視、精心策劃,積極行動起來,筑牢基礎點、加固支撐點、握緊著力點、夯實落腳點,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確保學習教育走深走實,切實促進師生明理增信、崇德力行。
明理鑄魂,腳踏實地“學起來”
把“學史”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基礎點”,認真做好“規定動作”,積極策劃“自選動作”,依托“上黨課”“聽講座”“做測試”等活動載體,引導師生明晰道理、學理、哲理、原理,努力學出特色、學出實效。
各學院積極組織學生黨員學習“名師大家講黨史”“首都百萬師生同上一堂黨史課”等系列網絡公開課,理解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新能源與材料學院依托黨委中心組理論學習擴大會,通過學習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開展專題黨課、理論學習交流、結合學科特色研討凝練服務國家的學術方向等形式,開展黨史專題學習教育。地球物理學院依托“青年大學習”題庫,組織各團支部認真學習黨史知識,引導全體學生參與“網上重走長征路”暨“四史”知識競答活動。安全與海洋工程學院舉辦“樹立正確黨史觀”黨史學習教育專題講座,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牢固樹立正確黨史觀,教育學生黨員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為實現中國夢貢獻力量。經濟管理學院組織學生黨支部開展“學黨史、頌黨恩、跟黨走”主題微黨課,通過學習波瀾壯闊的百年黨史,堅定理想信念。
跨學院、跨支部的“交叉聯學”也成為學史明理的重要組織形式。安全與海洋工程學院本海工19-3團支部、石油工程學院本石工19-1團支部、經濟管理學院本能經19-1團支部聯合開展“一起學黨史,共創新未來”學習教育活動;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教研室黨支部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研室黨支部圍繞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思政課堂,開展“學黨史,傳譜系,教學相融,立德樹人”主題交流,在交叉與聯學中開闊視野、深化認識。
增信傳薪,鏗鏘有力“講起來”
把“宣講”作為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支撐點”,不斷創新宣講形式、拓展宣講陣地,分眾分層地推動黨史宣講進課堂、進班會、進宿舍,努力“宣”出氛圍、“講”出風采,助力師生傳薪續火、砥礪奮進。
馬克思主義學院要求思政課教師把加強“四史”教育特別是黨史學習教育融入課堂教學,在宣講中闡述好“為什么學黨史”“從黨史中學什么”“怎樣學好黨史”等問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瘜W工程與環境學院部分黨支部聯合開展“學黨史、強信念、 跟黨走”專題宣講活動,引導學生黨員切身體會黨的光輝歷程,堅定永遠跟黨走的信念。機械與儲運工程學院把宣講陣地深入到學生宿舍,組織學生黨員骨干開展“宿舍小課堂”黨史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向楷模學習,向榜樣致敬,賡續紅色血脈。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組建由學生黨員、班團骨干組成的黨史宣講團,開展“傳承紅色文化,賡續精神譜系”黨支部書記講黨課活動,助力師生黨員傳承共產黨人的精神品格。非常規油氣科學技術研究院班子成員分別為師生黨員及學生干部骨干等講授微黨課,分享革命先烈的感人故事,引導師生黨員學黨史、知黨情、強黨性。
崇德修身,勤思精研“悟起來”
把“領悟、感悟、體悟”作為深化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著力點”,通過實地參觀、撰寫心得、分享交流等方式,引導青年學生觀照所學所感、沉淀所思所悟,自覺崇德修身,鑄牢精神支柱。
機械與儲運工程學院在微信公眾平臺上開設“百年故事溯初心”系列專欄,生動講述紅色故事,引導學子從紅色精神譜系中立心鑄魂,從英雄人物和時代楷模身上學習道德風范;理學院等積極組織學生參加“穿越時空的對話——寫給革命先烈的一封信”主題活動,引導學生從革命先輩那里汲取精神力量,砥礪愛國擔當。
各學院還特別注重強化儀式教育、實踐教育,不斷創新活動形式,增強教育實效。地球科學學院組織師生前往平北紅色第一村——延慶縣大莊科鄉沙塘溝村開展參觀學習;石油工程學院實施“百年·崇德”計劃,組織青年學生參觀“信仰的力量”紅色家書主題展等,發揚“紅色傳統”、繼承“紅色基因”;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在昌平烈士陵園開展主題黨日活動,以敬獻鮮花、莊嚴宣誓的方式表達對英烈的緬懷崇敬之情;非常規油氣科學技術研究院等組織學生觀看《建黨偉業》《血戰湘江》《上甘嶺》等紅色影片,加深對黨的初心使命的理解。
力行奮進,務實求真“做起來”
將“踐承諾、見行動”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落腳點”,結合工作實際、發揮資源優勢,切實把“學黨史”與“辦實事”有機統一起來,努力在服務區域社會發展中彰顯風采,在為師生解難題中夯實擔當。
地球科學學院設立線下權益信箱和線上“全心權益”平臺模塊為學生提供暢通無阻的權益反饋渠道,組織蒲公英青協志愿者前往昌平區“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參加義務植樹助力昌平區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外國語學院充分發揮學科優勢,積極開展昌平區重點公共場所中英文標識的現場采集、整理匯編、校對審核等工作,前期共采集各類標識2960條,提出整改建議717條,新增英文標識418條,助力改善昌平區國際語言環境,為冬奧會順利舉辦作貢獻;非常規油氣科學技術研究院組織全體黨員為學校對口幫扶的云南省南華縣捐款、捐物,為南華縣鞏固脫貧成果、實現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著眼于增強師生安全意識和能力,安全與海洋工程學院舉辦互聯網消費貸款警示教育系列活動,理學院開展實驗室安全教育,努力構建“平安校園”環境;新能源與材料學院領導為氫能科學與工程方向教工黨支部青年教師作經驗分享、答疑解惑,助力“青椒”快速成長;地球物理學院開展“禮贊百年·百年樹人”教師進宿舍活動,為學生送溫暖、指方向、增信心,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
(編輯 丁遠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