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GE 2015-2016亞太學生巡講國內首站演講在石大舉行
發布時間:2015-12-02 | 來源:地球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 | 作者:唐立、劉鑫 | 瀏覽量:
11月23日,歐洲地學家與工程師協會(European Association of Geo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EAGE)2015-2016亞太學生巡回演講(2015-2016 Asia Pacific Student Lecture Tour)講師、ffA公司地球科學部主任Gaynor Paton在地質樓11樓東報告廳為石大師生帶來題為“Color Perception And Its Role In Seismic Interpretation: A Geological Expression Story(顏色感知及其在地震解釋中的角色:地質表達方法)”的講座,這是EAGE 2015-2016亞太學生巡講在國內的首站演講。
講座由地球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副院長劉洋主持,全校120余名師生參加。
報告中,Gaynor詳細介紹了地震解釋的視覺認知、特征識別、數據比較等概念與方法,并通過世界各地的勘探和開發數據進行了演示和論證。隨后,她以現場實踐的方式,讓參會人員勾勒不同顏色的圖鑒輪廓并比較大小,直觀地感受不同顏色可能造成的解釋差異。報告內容具有前瞻性與實用性,到場師生反響良好。
報告結束后,Gaynor聽取了劉洋對EAGE中國分會(EAGE China Chapter)與石大EAGE 學生分會(CUP-B EAEG Student Chapter)發展狀況的介紹,參觀了納米巖石物理聯合實驗室與地震物理模型實驗室。她對石大地球物理學科的優秀教研團隊與完備實驗設施表示贊賞,并表示希望今后能夠有機會來石大開展多種形式的交流合作,共同探索校企國際科研合作、學生聯合培養的模式與方向。
本次活動是EAEG中國分會于2014年在石大成立后,首次將EAGE巡回演講系列活動引進中國。EAGE中國分會邀請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北京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作為本次巡回演講的5家巡講單位。巡講時間從11月23日到11月27日,歷時一周。
報告人簡介:
Gaynor Paton于英國阿伯丁大學(University of Aberdeen)取得神經學博士學位,目前在ffA 擔任地球科學部主管,主要研究領域為圖像處理分析技術在地震數據成像和地質解釋中的應用。她所提出的斷層地震成像技術流程能有效進行碳酸鹽巖儲層的探測和描述,已在業界得到廣泛推廣應用。此外,Paton長期與阿伯丁大學、挪威斯塔萬格大學(University of Stavanger)等科研院校開展合作研究工作,發表論文4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