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地學院教師童亨茂被AGU2012年會組委會選為Session T050 專題召集人
發布時間:2012-06-19 | 來源:地球科學學院 | 瀏覽量:
受AGU(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2012年會大會組委會的委托,石大地球科學學院教師童亨茂被選為構造物理(Tectonophysics)研究領域(Session T050:Weakness Reactivation and Brittle Faulting With Pre-Existing Weakness(es),T050專題:先存構造活動及其脆性斷層作用)的第一召集人。
由童亨茂負責的專題session T050主要討論斷層方面的研究進展。斷層是構造地質學研究的核心和關鍵問題,也是固體地球研究領域的重要課題。1905年提出的Anderson斷層模式是構造地質學的基本理論。但該理論基于均勻介質,隨著探測技術的發展,已顯示出很大的局限性,難以有效地指導斷層的研究。童亨茂從1994年起,借助物理模擬實驗和大量的三維地震資料構造解析,通過近15年的探索,在斷層的基礎理論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一是提出了判定先存構造活動性的定量數學-力學模型——“先存構造活動性準則”(童亨茂等,中國科學:D輯,2010),該準則構造地質學的基本理論——Anderson斷層模式從均勻介質擴展到有先存構造的非均勻介質(童亨茂等,2010)。二是提出了在多個先存薄弱面的條件下,預測不同薄弱面相對活動的理論模型(Tong & Yin,Tectonophysics,2011),可以用來分析活動斷層的地震活動性,以及預測多個先存薄弱面情況下相對活動的先后次序(Tong & Yin,Tectonophysics, 2011)。③把構造地質學理學機理分析的基本工具——Mohr圓推廣到三維空間,提出了適用于三維空間應力分析的Mohr-space (摩爾空間)(Tong & Yin, 2011)。
AGU成立于1919年,目前擁有來自世界各地的61,000 余名成員,是一個在世界學術屆有廣泛影響的國際科學組織。AGU年會(AGU Fall Meeting)是一項極其盛大的學術會議,2011年與會人數超過16,000人。2012年AGU年會將于12月3-7日在美國舊金山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