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er id="hh1nh"></meter>
<th id="hh1nh"><em id="hh1nh"><delect id="hh1nh"></delect></em></th>

        <form id="hh1nh"></form>

          <listing id="hh1nh"><nobr id="hh1nh"></nobr></listing>
          <nobr id="hh1nh"></nobr>

            <th id="hh1nh"><form id="hh1nh"><font id="hh1nh"></font></form></th>
            <rp id="hh1nh"><progress id="hh1nh"></progress></rp>
            當前位置: 首頁» 綜合新聞

            資源與信息學院“走出石油大學計劃”之“走出石油大學,走進百家講壇“

            為了滿足我院學生對文史類知識的渴望,在社團聯合會大力宣傳下,1022日,資源與信息學院社團聯合會組織我院03級,04級,05級各專業部分學生走進了央視欄目《百家講壇》的錄制現場。在節目的錄制中,北京市骨干教師紀連海老師,利用極其幽默的語言給資信學院的學生們講解了“清朝十四臣之劉墉”,其精湛凝練的語言、以詼諧詮釋了真實的劉墉,演講者聲情并茂,用辨證的思維引領我們回到了清朝。雖然只有短短的三個小時,但同學們了解了一個真正的劉墉,現實中的劉墉。

              劉墉,家喻戶曉的“劉羅鍋兒”,因為他為官“忠君、愛民、清廉”,深得百姓喜愛。有關他的事跡廣為流傳。當代的影視劇作家也很了解民眾這種渴盼清官的心理,于是,劉墉成了清代大臣中“上鏡率”最高的大臣之一(其他兩位是和珅和紀曉嵐)。在劇作家的安排下,他和大貪官和珅成了死對頭和歡喜冤家,乾隆皇帝對他又愛又恨、又有點無可奈何。這個人物寄托了中國老百姓太多的理想和愿望,他是智慧的化身,也是正義的化身,甚至連他的羅鍋兒也讓人不惟不覺其丑陋,反成為他的標志性特征。其實,熒屏上的劉墉和歷史上的劉墉并不完全重合,從形象到事跡有許多地方源自劇作家的想像。
            分享到:
            99亚洲综合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