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捐贈石大油氣開發專項創新成果模型
發布時間:2017-01-14 | 來源:黨政辦公室 黨委宣傳部 科學技術處 國有資產管理處 | 瀏覽量:
近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捐贈給中國石油大學的深層與深水油氣開發技術模型和長慶油田上產5000萬噸技術模型,在主樓A座一層大廳向師生開放。模型生動形象地展示了國家大型油氣田及煤層氣開發專項“十二五”期間所取得的代表性成就,將在師生科技創新教育、石油文化教育以及教學演示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大型油氣田及煤層氣開發專項是由中國石油牽頭組織,中國石化、中國海油等30多家企業,中國石油大學等8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參與攻關的國家重大專項,“十二五”期間,在勘探、開發、工程技術裝備、海洋、海外、新興能源等領域形成了6大技術系列、20項關鍵技術,研制出13項重大裝備,為保障我國能源安全、促進國民經濟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國石油捐贈的兩座模型,通過聲光電等手段展示了四川安岳特大氣田深層天然氣勘探與開發情況、南海荔灣3-1氣田的開發情況以及長慶油田攻克超低滲油氣藏開發世界級難題建成西部大慶的成就。
兩座模型曾在2016年國家“十二五”科技創新成就展上向公眾展出。期間,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張德江、俞正聲、劉云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后參觀了展臺。
作為參與油氣開發專項科技攻關的主要高校,中國石油大學“十二五”期間緊密圍繞石油石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按照“搭建大平臺、承擔大項目、凝聚大團隊、取得大成果”的思路,大力推進協同創新,承擔的“973計劃”項目、“863計劃”項目、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項目等繼續保持增長勢頭,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笆濉逼陂g,學校共獲得國家科技獎20項,獲獎數量在全國高校國家科學技術獎(通用項目)統計中名列前茅;獲得省部級及社會力量科技獎共240項;發表SCI、EI、ISTP收錄論文共計6446篇,其中SCI、EI收錄論文比“十一五”增長170.2%;申請專利1427項,授權專利845項,其中授權發明專利527項,占授權專利62.37%。
學校始終堅持“產學研”合作的科研工作思路和協作模式,“十二五”期間與企業合作開展的科研項目達4193項。在獲得的20項國家科技獎中,有19項是與企業聯合完成的。2014年和2015年,連續兩年在中國高校校企合作論文排行榜中排名第一。
附:深層與深水油氣開發技術模型簡介
深層與深水油氣開發技術模型展示的是我國地質時代最古老的四川安岳特大氣田發現與開發情況,并代表了我國海洋深水油氣開發最新進展的南海荔灣3-1氣田的開發情況。
安岳氣田是我國迄今發現的年代最古老、單體規模最大的海相碳酸鹽巖特大氣田,位于重慶市內。通過50多年的艱苦探索,在距今5-6億年震旦—寒武系地層中,創新形成了古老海相碳酸鹽巖油氣聚集理論,實現了四川安岳龍王廟特大氣田的勘探突破,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6574億立方米,三級儲量超1.5萬億立方米,是我國天然氣發展史上最重大的科學發現之一,并在三年內建成年產能110億立方米的數字化氣田,創造了特大型整裝含硫氣藏從發現到全面投產的最快速度,對我國大西南天然氣能源供給以及“川氣出川工程”將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南海荔灣3-1深水氣田位于南海北部、距香港約300公里的海域,水深達到1500米,是我國自主開發的第一個海洋深水氣田。荔灣3-1深水氣田探明儲量超過1000億立方米,項目建成后每年可處理120億立方米天然氣,相當于西氣東輸一期的規模。
深水陸坡環境惡劣,需避免臺風、內波、滑塌等淺層地質災害的威脅。陸坡崎嶇區域面積廣、坡度大、距離長,地質條件十分復雜,石油人以“迎上去”的戰略氣概實現了從淺水到深水的歷史性跨越。
荔灣3-1揭開了我國深海油氣資源開發的序幕,叩開了我國海洋深水油氣資源開發的“大門”,標志著我國海洋石油工業由“淺水”向“深水”的歷史性跨越。
長慶油田上產5000萬噸技術模型簡介:
長慶油田上產5000萬噸技術模型展示的是長慶油田作為典型的超低滲-致密油氣田,地質構造復雜,地下巖層致密,有磨刀石之稱,開發難度大,通過專項技術攻關,長慶油田在大井組井場標準化設計、快速鉆井技術、直井多層水平井多段大型體積壓裂等核心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針對蘇里格致密氣田,創新多維井型優化、井下節流、地面串接、地面一體化撬裝設計等相結合的新模式,增效顯著。攻克了“三低”油氣田勘探開發世界級技術難題,支撐了長慶油田上產5000萬噸,有力推動了西部大慶的建設,2015年油氣產量5480萬噸?!笆濉崩鄯e實現科技增油3300萬噸,天然氣500億立方米以上,增效顯著,獲2015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