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er id="hh1nh"></meter>
<th id="hh1nh"><em id="hh1nh"><delect id="hh1nh"></delect></em></th>

        <form id="hh1nh"></form>

          <listing id="hh1nh"><nobr id="hh1nh"></nobr></listing>
          <nobr id="hh1nh"></nobr>

            <th id="hh1nh"><form id="hh1nh"><font id="hh1nh"></font></form></th>
            <rp id="hh1nh"><progress id="hh1nh"></progress></rp>
            當前位置: 首頁» 綜合新聞

            我校舉辦的2007重油處理與儲運國際研討會召開

                  11月13日,2007重油處理與儲運國際研討會在福建廈門開幕,本次學術會議由中石油外事局中加中心與中國石油大學重質油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舉辦,大會主題為“技術創新促進重油事業的持續發展”,共有來自美國、加拿大、日本、法國、委內瑞拉等國外代表27人、國內來自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企業,中國石油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化工大學等高校和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撫順石化研究院、華東設計院等科研單位的代表100余人參加。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科技人才引進項目“重油化學及開發利用技術交流”(項目編號:RCYJ2007-12)邀請了美國Rutgers大學Michael T. Klein教授、加拿大British Columbia大學Paul Watkinson教授、Calgary大學Keng H. Chung 教授、加拿大Syncrude 公司Sok Yui教授、日本Tokyo 大學Masashi Iino 教授、Osaka 大學Masakatsu Nomura教授等重油領域專家與會做報告,海內外專家學者共聚一堂,進行重油及油砂、瀝青砂等非常規石油的處理和儲運方面的學術交流。

                  會議首先由中加中心韓華主任和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徐春明副校長致開幕詞。 

                   Michael T. Klein教授的報告“Molecule-Based Modeling of Heavy Hydrocarbon Structure and Reactions”介紹了重油分子結構與反應模型,從微觀尺度上描述了重油的內部結構。 

                   Keng H. Chung 教授的報告“To Upgrade or Not To Upgrade”闡述了由重質油國家重點實驗室開發的重油超臨界溶劑脫瀝青新技術,該技術將重油中易加工餾分與難加工餾分分離,實現重油的選擇性處理和高附加值利用,相比傳統焦化改質工藝,具有的經濟性高、更環保的優勢。 

                   Paul Watkinson教授做了題為“Formation of Carbonaceous Deposits in Heavy Oil Processing”的報告,探討了積炭行為及成因,為重油加工過程中減少積炭、應對反應器和換熱器結焦提供了依據。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山紅紅校長介紹了兩段提升管催化裂化技術,及基于該技術多產丙烯和高辛烷值汽油。她的報告題目為“A New RFCC Technology for Producing More Propylene and Gasoline with High Quality”,應用該技術,可生產辛烷值高達96.8的汽油,丙烯收率可達18~20%(大慶AR+12%AGO)。 

                  大會分為主題報告和技術會議2部分。技術會議共有3個單元,將從11月13日下午持續至11月15日。

            分享到:
            99亚洲综合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