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師生熱議2018年全國“兩會”教育話題
發布時間:2018-03-09 | 來源:宣傳部 | 瀏覽量:
連日來,中國石油大學師生通過電視、廣播、網絡、微博、微信、手機客戶端等多種渠道了解2018年全國“兩會”召開情況,熱議深化教育改革、創新體系建設、“雙一流”建設、教育質量和教育公平、“一帶一路”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等熱門話題,對五年來我國在教育領域所取得的輝煌成就感到振奮和鼓舞,深刻認識到教育對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性,并對未來的教育改革發展充滿信心,表示要“擼起袖子加油干”,以實際行動把“兩會”精神落實到教育改革發展中去。
黨委書記山紅紅說,今年的“兩會”是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要節點上召開的一次盛會,備受矚目,意義重大。從會議上傳來的信息,無論是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團組會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還是政府工作報告60多次對于“改革”的闡述;無論是代表委員們的熱烈討論,還是人民群眾的熱切關注,都激蕩著進一步深化改革的春潮。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既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一招,也是指導和推進學校辦學目標實現的根本遵循。
山紅紅說,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指出,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必須堅定不移地將改革進行到底。當前,高等教育正進入新的發展里程,提升質量是鮮明主題,“雙一流”建設成為新的發展引擎,而深化綜合改革則是必由之路。過去幾年,學校圍繞人才培養、科學研究、人事管理、內部治理、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等中心工作,改革完善體制機制,發展活力明顯增強。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我們必須進一步堅定改革的決心和信心,拿出勇氣和魄力,增強推進改革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勇于沖破思想觀念上的障礙,敢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必須堅持“實事求是,艱苦奮斗”的校風,不斷提高領導、謀劃、推動、落實改革的能力和水平,做改革的實干家;必須堅持問題導向,突出重點,找準焦距,使改革精確對準最迫切需要改、師生最盼望改的領域和方向,深刻把握深化教育教學綜合改革的正確方向和路徑,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必須發揚釘釘子的精神,敢闖敢試,堅持不懈,久久為功,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共同譜寫石大改革發展的新篇章。
作為已連任三屆的全國政協委員,正在參加“兩會”的張來斌校長對于今年的盛會有著特別的感受。他說,這次大會,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方位下召開的,對于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而不懈奮斗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張來斌說,政府工作報告全面總結了過去五年我國政治經濟社會取得的輝煌成就,強調要“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把握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勢,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增強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當前我國推動科技發展實現“創新型”國家的重大基礎性戰略之一,高校是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推動現代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作為新中國第一所石油高等學府,作為“石油人才搖籃”的行業特色高校,中國石油大學始終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瞄準世界科技發展前沿,科技創新能力和綜合科研水平不斷提高,為國民經濟發展和行業技術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新時代催生新使命,孕育新機遇。在全面推進“雙一流”建設的新征程上,石大將繼續主動肩負起“引領創新”的歷史使命,堅持立德樹人,進一步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科學研究水平,強化“世界一流”的內涵建設,用創新驅動引領改革發展。學校將進一步凝練學科方向,促進交叉融合,強化特色優勢;將繼續深化人才培養機制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將著力推進成果轉化,深化科技評價體制機制改革,提升科研成果質量;將服務“一帶一路”倡議,加快提升克拉瑪依校區科研水平,加強產學研合作和開放辦學,促進科教合作、校企協同,為國家油氣工業的發展,國家能源結構調整和清潔低碳能源的發展提供堅實的科技和人才支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貢獻。
學生工作部部長梁永圖說,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要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上水平,這表明國家對創新創業工作的高度重視,也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將扎實推進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完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加強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建設,營造良好的校園創新創業氛圍,更好地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開展指導和服務。
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金衍說,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以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為導向,優化高等教育結構,加快“雙一流”建設,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目前,學校“雙一流”建設正在積極推進,我們將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力提升學校的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建設高水平高質量的石油高等教育,讓莘莘學子都有機會通過教育成就人生夢想、繪就精彩華章。
人事處處長劉植昌說,我們對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的“要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改革”、“加強師資隊伍和師德師風建設”感觸頗深,今后我們要以一流學科師資隊伍建設規劃為目標,堅持“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理念,探索完善符合學校自身特點的高層次人才培育體系,加強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為一流學科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同時也將在成立黨委教師工作部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完善師德建設機制,強化師德師風考核,使學校的師資隊伍建設再上新臺階。
克拉瑪依校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孫旭東說,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2018年要全方位、多領域推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克拉瑪依校區將通過人文與教育合作、人才培養合作、科技研究合作來促進民心相通,并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人力和技術保障,并充分利用校區的區域與資源優勢,把與中亞五國、西亞地區合作作為校區國際交流的重點,切實在人才培養、隊伍交流、科研合作方面出成果,開啟校區國際教育交流的新時代,拓展學校教育合作新空間。
新能源研究院院長周紅軍說,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我們在深刻理解扎根中國大地辦世界一流大學理念的同時,也要認識到,中國的大學要參與創新驅動,做好技術轉移轉化,需要重點探索出與行業企業的產學研合作路徑。“新四大發明”——高鐵網絡、電子商務、移動支付、共享經濟的出現,體現了經濟發展形式的轉變,折射出高科技創新驅動的重要作用,同時也呼喚探索中國的大學與行業企業協同創新的路徑,這將強化創新驅動助推“中國夢”的實現,體現中國的大學在創新型國家建設中的責任與擔當。
工商管理學院院長郭海濤說,政府工作報告為我們辦好高等教育指明了方向,那就是不僅要辦高水平的高等教育,而且要辦機會平等的高等教育。學院將緊緊抓住“雙一流”建設契機,全面提升經濟管理學科水平,以打造一支師德師風過硬、高素質的師資隊伍為抓手,促進科研水平、教學水平的提高。在人才培養上,學院既鼓勵學生主動開展海外訪學留學,又努力在院內引進高水平的國際化教育模式,為學生接受國際化教育創造條件,促進機會均等的高等教育目標的實現。
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油氣資源與探測國家重點實驗室地熱研究中心主任、石油工程學院教授黃中偉說,政府工作報告強調:“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2017年年底,學校成立地熱研究中心,初衷就是為了增加和整合學校地熱領域科研力量投入、加快地熱能這一清潔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進程、降低環境污染,政府工作報告為地熱研究中心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將鼓舞我們地熱研究中心科研人員立足國家對清潔能源的重大需求,瞄準國際研究前沿,以更大的熱情投身于地熱能的研發中來,為祖國的綠水青山貢獻綿薄之力。
化學工程學院青年教師王赫名說,“君子之為學也,將以成身而備天下之用也。”今年的“兩會”深度體現了國家對教師隊伍發展建設的重視,使我們教師對未來的教育發展堅定了信心。作為高校環境工程專業的教師,我們會立足本職工作,以實際行動把“兩會”精神落實到平時的科研和教學中,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創造力,為社會輸送優秀的環保人才。同時也期待高校與企業、政府建立起多維度聯系,為科技創新提供肥沃土壤,讓科技創新的種子生根發芽,應用服務于民生,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生產生活需要。
蒙古族的克拉瑪依校區工學院實驗員賀嬌說,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讓教育改革的紅利能夠惠及所有百姓家庭,同時提出支持中西部建設有特色、高水平大學,期待克拉瑪依校區能夠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一顆閃亮的明珠。我們作為克拉瑪依校區的一份子,要牢記使命,教書育人,同時全校師生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守望相助、團結奮斗,把學校、新疆、祖國建設得更美好。
石油工程學院團委書記劉東東說,五年來,國家瞄準未來,面向世界,向世界證明了中國高等教育的崛起,也為世界高等教育貢獻了中國智慧。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對五年來中國高等教育事業所取得的輝煌成就感到驕傲和自豪。未來,我們將不斷提高業務能力,幫助學生樹立社會責任感,為學生成長為國家需要的精英人才和一流大學建設貢獻力量。
機械與儲運工程學院輔導員劉曄說,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者與推動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繼續學習,提高理論基礎,改變工作方法,創新工作模式,真正做到關照學生、圍繞學生、服務學生,努力成為他們的人生導師和知心朋友。
工商管理學院2016級碩士研究生楊昳晗說,在國家教育改革發展過程中,不斷完善高等院校精準教育扶貧的政策體系,成效顯著。今年寒假學校啟動了“輔導員家訪”、“學生資助宣傳大使”等項目,通過走訪宣傳,讓貧困的家庭安心、讓勤奮好學的孩子有信心,努力實現“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的目標。作為石大人,作為中國人,我們感到無比自豪。
地球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2017級本科生董科哲說,“雙一流”建設的推行給予高校更大的自主權,大大激發了高校的創新活力。加快“雙一流”建設,意味著大學教育水平的提升,直接受益者正是我們在高校接受教育的大學生。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加快“雙一流”建設依舊是未來教育工作的重點之一,作為石大學子,努力學習,助力學校“雙一流”建設,我們義不容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