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部典型疊合盆地油氣成藏機制與分布規律》“973”項目課題中期評估會議在京舉行
發布時間:2007-11-29 | 來源:科研與設備處 | 作者:王力清 | 瀏覽量:
11月24日至26日,由我校牽頭的國家重點基礎研究(“973”)項目“中國西部典型疊合盆地油氣成藏機制與分布規律”課題中期評估暨項目中期總結會議在北京塔里木石油賓館舉行。參加大會的共有110人,國家科技部原秘書長林泉教授,項目專家組組長、中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賈承造院士等專家出席了會議。會議由項目首席科學家龐雄奇教授主持。
開幕式上,林泉教授介紹了973計劃的發展歷程和現狀,并認可了本項目的選題和特色。賈承造院士代表中石油做大會講話,他介紹了中國西部盆地的典型性和塔里木塔中地區取得的重大突破,指出本973項目研究非常有必要,并表示中石油將提供大力支持。
8個課題負責人分別從課題研究工作的主要進展、面臨的問題、下一步工作目標等方面做了課題的研究工作報告。各課題工作進展和任務完成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該項目針對“復雜圈閉成因機制”和“油氣藏形成分布”兩個層次的科學問題開展了八個方面的工作研究。初步揭示了前陸盆地復雜構造圈閉和臺盆區巖性地層圈閉的成因機制和預測方法。研究成果為塔里木盆地庫車凹陷大北3大氣田的發現和評價提供了理論和技術支撐,展現出一個萬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勘探遠景區。通過研究塔里木盆地和準噶爾盆地七套烴源巖的形成演化特征及各時期的有效烴源巖灶的運移演化規律,為進一步評價它們的有效性奠定了地質地化基礎。發現多期成藏和多期調整改造是疊合盆地油氣地質的基本特征。并通過地質與地球物理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剖析了疊合盆地復雜油氣藏的地質地球物理特征,初步建立了高部位構造油氣藏和深層薄互層油氣藏的地質模型、物理實驗模型和數學反演模型。它們為進一步探索和研發復雜油氣藏地球物理預測方法和軟件奠定了工作基礎。研究成果既有理論價值,還對塔里木和準噶爾盆地的實際勘探開發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經過評估,專家組一致認為各課題圓滿完成了前兩年的研究任務,研究成果也為后三年繼續開展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專家組對各課題從工作狀態和研究前景兩個方面,進行了綜合的評價,對各課題的調整提出了建設性的建議。
最后,首席科學家龐雄奇教授在聽取了評議小組的相關意見的基礎上對大會進行作了總結發言,肯定了項目各課題前期所做的工作,對部分課題研究內容進行了適度調整,明確了項目下一步整體工作目標,為該“973”項目進一步有針對性的研究和探索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