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紹輝教授長期工作在教學、科研工作第一線,作為環境工程領域的學科帶頭人,主要從事石油工業環境污染治理與修復領域的科研與高層次人才培養工作,在難降解石油工業廢水高效處理、石油污染土壤/地下水修復以及石油污染環境生態修復等領域形成了鮮明的研究特色。近五年來獲北京市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獲省部級科技成果二等獎1項,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30多篇,被聘為油氣污染防治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石油石化污染物控制與處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首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委員,陜西省油氣田環境污染控制技術與儲層保護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F為教育部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先進事跡摘錄】
做一名合格的教師,從講好每一堂課開始。在面向全校開設的《高等儀器分析》課程(2002年學校第一批品牌課)教學過程中,每年都要針對生源情況變化認真備課,針對往年學生學習過程中以及畢業論文評審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對內容做必要的補充和調整,課后耐心輔導。該課程是面向化學、化工、能化、環境、材料類專業最受歡迎的一門課程 (近3年選課學生人數都接近300人),由于教室容量(298個座位)有限,部分旁聽的學生從隔壁教師借來椅子坐在過道上聽課。2018年4月12日的中國石油大學報、5月7日學校手機網平臺(1個月內閱讀量達到了4800多)進行了專題報道,5月18日北京市教工委V思想平臺以“堅守初心,純粹的教書匠人”為題,《中國科學報》2018年6月26日以“郭紹輝:二十余年講好一門課”為題進行了專題報告。
作為一名導師,注重教書育人。針對當前社會風氣比較浮躁的現象,在指導大學生科技創新和研究生論文工作的同時,狠抓學風建設,確保每一位學生都得到嚴格的訓練;對同學亦師亦友,為學生營造了良好的學習、工作、成長氛圍。在每年的大學生科技創新和研究生報考過程中,本人帶領的團隊成了所在專業最受歡迎的學術團隊,被授予了2014-2015學年度大學生科技創新優秀指導教師。
作為一名老教師,在教學改革過程中勇挑重擔。在七年前理學院成立之初提出了從教學大院向教學強院的改革目標,帶領理學院教學團隊,從教學理念和頂層設計開始進行教學改革,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發表的教學改革成果,在兄弟院校的同行中引起了良好的反響,經過六年堅持不懈的努力,獲得了2017年北京市教學成果一等獎。同時獲得了2017年中國石油教育學教學會成果特等獎,2016年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科學研究一等獎。被授予2014-2016年度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師德標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