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漢成,男,江蘇如東人。1966年3月生。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地球科學學院副院長?!对鞄r礦物學》北京市精品課程負責人,《沉積巖石學》國家級精品課程主講教師,《石油地質基礎》國家級網絡精品課程主講教師。1988年畢業于華東石油學院石油地質專業;1991年獲石油大學(北京)沉積學專業碩士學位;1999年5月獲石油大學(北京)礦物學、巖石學、礦床學理學博士學位。自1991年起一直承擔本科生課程《沉積巖石學》和研究生課程《高級礦物巖石學》主干課程的教學工作,年均學時120。主要研究方向為儲層地質學、沉積巖石學及巖相古地理,發表論文、教材、專著40余篇(部)。獲省部級以上教學及科研獎9項。
【名師先進事跡】
長期從事教學工作。自1991年任教以來,先后為本科生主講過《沉積巖石學》、《晶體光學》、《礦物巖石學》、《石油地質基礎》等課程,其中《沉積巖石學》為中國石油大學地質類本科生的主干課程。為研究生主講過《沉積巖與沉積相》、《現代沉積作用及考察》、《高級礦物巖石學》等課程。在長期教學實踐中不斷積累教學經驗,努力提高教學水平,每年的同行專家評教及學生評教結果為優秀。
積極從事課程建設。主講課程獲國家精品課程2項,北京市精品課程1項,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品牌課1項。
積極從事教材建設。主編教材有《現代沉積》、《沉積巖實驗指導書》,參編教材有《沉積巖石學》、《油區巖相古地理》、《石油地質基礎》等,目前正參編教材《沉積巖石學》(五版)、《油區巖相古地理》(新編)和《沉積學原理》等教材;獲省部級教材獎勵2項,校級獎勵3項。
長期堅持教學改革。主持國家級教改2項;北京市教改1項,參與北京市教改2項;主持及參與校級教改7項。獲省部級教學獎勵2項,校級獎勵10余項。
主持研究生教學實驗室及科研實驗室建設。為提高研究生實踐能力,組織構建了地質實踐教學平臺,實現了地質實踐教學系列化。其中“數字巖心庫教學系統”,首次將油田廠礦用于生產和科研的巖心資料運用到研究生教學中,實現了“把油田巖心庫搬到了學校實驗室”,填補了該實踐環節的空白。實體巖心教學實驗室則“把野外地質剖面搬到了學校實驗室”,提高了實踐教學效果。地球物理資料地質解釋(地質、地震、測井)應用平臺則實現了“把油田工作站搬到了學校實驗室”。
努力做好教學與科研的相互促進。先后承擔國家攻關項目、國家重大專項項目、重點實驗室項目及油田廠礦項目30余項,獲省部級科研獎4項。教學時結合自己從事多年的石油地質行業的實際經驗,及時把生產一線亟需解決的問題和該領域新的科研成果融進課堂,有利于學生知識的不斷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