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er id="hh1nh"></meter>
<th id="hh1nh"><em id="hh1nh"><delect id="hh1nh"></delect></em></th>

        <form id="hh1nh"></form>

          <listing id="hh1nh"><nobr id="hh1nh"></nobr></listing>
          <nobr id="hh1nh"></nobr>

            <th id="hh1nh"><form id="hh1nh"><font id="hh1nh"></font></form></th>
            <rp id="hh1nh"><progress id="hh1nh"></progress></rp>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教學“石”光 - 教學名師

            教學名師

            北京市教學名師——張仕民

            張仕民照片1.jpg

             張仕民,男,1967年出生,教授,博士生導師。1988年9月始在內蒙古工業大學任教,主要從事汽車運用工程專業的教學與科研工作;自2005年11月始至今在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任教,主要從事機械工程相關的教學工作和油氣管道智能裝備與先進井下工具技術領域的科研工作。先后主講《汽車理論》、《汽車構造》、《機械原理》、《機械設計》、《機械設計基礎》和《機械原理》(全英文)共6門課程?,F任學校本科教學委員會委員,機械設計系列課程校級優秀教學團隊負責人?,F任全國石油鉆采設備和工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海洋鉆采設備標準化工作部委員,中國內燃機學會特種內燃機分會委員,中國機械工程師學會高級會員,中國新能源學會高級會員。

             【先進事跡摘錄】

             堅持以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者融為一體為中心、以培養學生提出一個好問題和提高課堂效率為主線的教學理念。

             教學過程中,注重課程思政對學生的價值塑造。比如:在學習《機械原理》平面機構自由度時,從抽油機引入話題,講述艱苦奮斗的大慶精神;在講述0自由度的桁架機構時,介紹了武漢長江大橋和國家體育館(鳥巢)的建設,讓學生體會“大國工匠精神”所帶來的自豪感,增強學生的四個自信,并以此激發學生科技報國的情懷和使命擔當。

             “有效溝通”理念作為科研團隊的基本文化傳承,已被推廣到本科生課堂,使學生懂得有效溝通是解決各種人際關系煩惱的一劑良藥。在課堂討論中,引導學生“真心同意”別人的觀點,“委婉反對”別人觀點的討論語境。

             先后獲北京市師德先鋒、校師德標兵、校優秀共產黨員、校級品牌課教師、校首屆教學效果卓越獎、校教學名師等榮譽稱號,并于2020年7月以學校唯一“課程思政”教師身份被推薦到北京市參加“最美課堂”復賽。參加國家級教改項目1項、省部級教改項目2項;主持校級教改項目6項,發表教學研究論文7篇。

             歷時15年創建“油氣管道智能維搶修技術與先進井下工具實驗室”,團隊現有師生規模35人左右,在管道智能封堵技術研究方面突破了國外的技術封鎖。主持或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油氣重大專項以及企業橫向課題等30余項課題的研究,發表學術論文80余篇,其中SCI/EI檢索4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1部,獲批行業標準1項,獲批國家發明專利18項,其中1項獲得“2010年度百件優秀中國專利”預選提名(共135項),獲2019年度中國石油科學十佳論文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

             近年來,每學期兩次定期開放科研實驗室,鼓勵本科生走進實驗室,同時要求項目組教師將新的科研成果引入到本科生課堂,開闊了學生眼界,也激發了他們對科學研究的興趣,成效良好。

            99亚洲综合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