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化學工程與環境學院
2021年校、院級基地專業學位研究生導師組招生介紹
2021年我院擬招收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104名,其中校級基地擬派遣11名,院級基地擬派遣67名,導師自主安排擬計劃26名。
一、校級基地
中國石油集團安全環保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
(1)基地簡介
中國石油集團安全環保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研究院)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直屬的專業研究機構,研究院位于北京市中關村昌平科技園區內,注冊資金12億元,現有專業技術研究人員500余人,具有高級職稱(副教授)以上人員200多人,擁有享受國務院津貼專家6人,國家石油石化行業安全環保和應急技術專家、中國石油高級技術專家、兼職博士生導師知名專家、教授35人。
研究院擁有國家科技部“石油石化污染控制與處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和中國石油石化聯合會認定“石油和化工環境保護含油廢物處理及資源化工程中心”,同時建有中國石油“HSE重點實驗室”、“環境監測總站”、“靜電檢測中心”等安全環??萍贾纹脚_。研究院先后主持和參加國家973項目、國家油氣重大專項、科技支撐計劃和集團公司重大科技項目等120余項,獲得了一批優秀科技成果獎,共計獲得省部級及各種協會科技進步獎65項。其中集團公司科技成果獎勵8項、國家環境保護部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6項、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安全生產科技成果獎3項。申報“利用油泥熱解殘渣制備新型采油廢水吸附劑的方法”、“一種基于磁記憶效應的彎管損傷掃描檢測裝置”、“輕質油污染土壤原位修復裝置及方法”等中國專利共計140項,其中發明專利73項;獲得授權專利68項,其中發明專利26項。申報軟件著作權39項;獲得軟件著作權登記26件。牽頭或參加標準制定國際標準1項、國家標準7項、行業標準32項,企業標準103項。
需求的專業領域:化學工程、環境工程。
(2)導師組一覽表及需求人數
序號 |
學院 |
專業領域 |
研究方向 |
企業導師 |
校內導師 |
需求人數 |
3 |
化學工程與環境學院 |
環境工程 |
能源環境科學與工程 |
李巨峰 |
詹亞力 |
1 |
4 |
含油固體廢物處理 |
邵志國 |
王慶宏 |
2 |
5 |
陳春茂 |
6 |
石油污染生物修復 |
宋佳宇 |
王慶宏 |
1 |
7 |
李倩瑋 |
8 |
土壤地下水環境修復 |
宋權威 |
馬杰 |
1 |
9 |
含油固體廢物處理 |
仝坤 |
陳春茂 |
1 |
10 |
水處理與回用 |
謝加才 |
詹亞力 |
1 |
11 |
陳進富 |
12 |
周慶祥 |
13 |
張華 |
王赫名 |
1 |
14 |
孔繁鑫 |
15 |
張曉飛 |
孔繁鑫 |
1 |
16 |
吳百春 |
王慶宏 |
1 |
17 |
李倩瑋 |
18 |
化學工程 |
含油固體廢物處理 |
劉龍杰 |
段愛軍 |
1 |
19 |
藍興英 |
合計 |
11 |
二、院級基地
1. 中國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
(1)基地簡介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以下簡稱石化院)是根據中國石油集團公司黨組和股份公司管理層的決定,于2006年6月在原股份公司煉油化工技術研究中心基礎上組建的直屬煉化科研機構,是中國石油集團公司下游唯一直屬研究院。
石化院下設蘭州化工研究中心、大慶化工研究中心以及北京院部13個研究室。擁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個:石油石化污染物控制與處理重點實驗室-環境催化研究中心;石化行業重點實驗室4個:催化裂化、清潔燃料、合成橡膠、催化蒸餾;中國石油集團公司級重點實驗室5個:重質油加工、清潔燃料、合成樹脂、原油評價、碳一化工;中國石油集團公司級試驗基地5個:催化裂化催化劑及制備工藝、聚烯烴催化劑與工藝工程、加氫催化劑與工藝工程、合成橡膠、化工催化劑評價。擁有包括DCR、ACE、TREF、NMR、24通道催化劑制備裝置、透射電子顯微鏡在內的數千臺套儀器設備和加氫評價試驗基地(71套裝置)、高通量催化劑制備平臺 、FCC催化劑DCR-CPS評價裝置、75kg/h聚丙烯中試裝置、50kg/h聚乙烯中試裝置等標志性裝備。全院固定資產原值達到13.8億元。石化院內設有國家級技術機構5個:國家合成橡膠質量檢驗中心、中國石油化工專利信息平臺、全國橡膠與橡膠制品標準化委員會合成橡膠分技術委員會、國家知識產權分析評議服務示范機構、蘭州中心化工產品質量檢驗中心和大慶中心石化產品檢驗中心通過國家資質認證;中國石油集團公司級技術機構6個:集團公司煉化專業標準委員會秘書處、集團公司煉化清潔生產中心、集團公司北京石油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集團公司蘭州化工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中國石油燃氣管管材分級評價中心、中國石油應對歐盟REACH法規技術支持中心。編輯出版《合成橡膠工業》和《石化技術與應用》2種國家核心期刊。設有博士點1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個,碩士點5個,共有員工1115人,其中集團公司高級技術專家42人,教授級高工46人,碩士、博士478人。
石化院主要從事煉油、石油化工工藝和催化劑研發,合成樹脂和合成橡膠等新產品開發,煉化節能環保技術開發、煉化產品標準化和質量檢測、煉化知識產權研究、煉化科技信息研究、煉化科技人才培養等。2006年以來,共申報專利2887項,授權1503項,獲金獎提名1項,優秀獎18項。累計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330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6項。
需求的專業領域:化學工程
(2)導師組一覽表及需求人數
院級基地名稱 |
需求專業領域 |
需求人數 |
中國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 |
化學工程 |
26 |
2. 中國石油規劃總院
(1)基地簡介
中國石油規劃總院(CPPEI)是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直屬的決策支持機構,是石油石化工程總體規劃及建設項目前期研究中心、油氣田開發地面建設技術支持服務中心和石油技術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在戰略研究、規劃可行性研究、咨詢評估、技術經濟研究、科技開發與設計論證等領域中,具有較強的技術實力。建院30多年來,CPPEI已發展成為中國石油行業具有較高知名度的綜合性咨詢機構。
CPPEI現有油氣集輸、油氣儲運、煉油、石油化工、技術經濟、環境工程、安全工程、信息工程和計算機應用等20多個主體專業和輔助專業的各類工程技術人員及管理人員450余人,其中博士、碩士研究生160余人,本科以上學歷人員占員工總數的90%。建院以來,先后主持或參加了“西氣東輸”、“科威特27號集油站”、“中俄油氣管道”、“中哈油氣管道”等國內外大、中型項目的規劃、可行性研究、咨詢以及設計工作,共獲得國家及省部級獎勵120余項,取得一大批專利和專有技術。
需求的專業領域:化學工程
(2)導師組一覽表及需求人數
院級基地名稱 |
需求專業領域 |
需求人數 |
中國石油規劃總院 |
化學工程 |
4 |
3. 中國石油遼河石化分公司
(1)基地簡介
中國石油遼河石化公司坐落在素有“鶴鄉”之稱的遼寧省盤錦市,始建于1970年,1971年建成投產。公司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建設,現已成為年原油加工能力520萬噸、固定資產52億元、銷售額270億元以上的煉化企業。公司下設11個機關處室、6個機關附屬機構、5個直屬部門、15個二級機構,現有員工2500多名。
公司是以加工稠油為主的煉化企業,是中國石油最具特色的煉化企業之一。主要加工低凝環烷基原油、混合稠油、超稠油、石蠟基原油和進口稠油,擁有常減壓蒸餾、催化裂化、連續重整、汽柴油加氫、潤滑油加氫、延遲焦化、潤滑油糠醛白土聯合精制、氣體分餾、聚丙烯、制氫、硫磺回收、酸性水汽提、干氣及液化氣脫硫等28套生產裝置,以及完善的公用工程系統和輔助生產設施。中國石油遼河石化公司是我國的稠油加工基地和瀝青生產基地,遼河石化公司研究院是以稠油特色產品開發和工藝研究為主的科研單位。研究院目前在冊員工81人,現有26套中試試驗裝置和2套工業放大裝置可以完成重油的原油評價、脫鹽脫水、溶劑脫瀝青、焦化、減粘、餾分油加氫、糠醛抽提、改性瀝青、污水處理、高溫腐蝕動態模擬等各項工藝過程。
面對稠油輕質油收率低、腐蝕嚴重、環保問題等困難,公司在稠油加工上做文章,經過幾代人的技術攻關,形成了資源、產品、技術三大特色。
資源特色。從輕質油到超稠油,從國內原油到進口原油,遼河石化可以加工多種品質的原油,是中國石油煉化企業中,原油品種比較復雜的煉化企業之一。公司地處遼河油田腹地,經過四十多年的努力,實現了原油分輸、分儲、分煉,使稠油資源得到合理應用,特色更加突出。
產品特色。公司以遼河稠油作為主要資源,開發出具有特色的瀝青產品(包括重交道路瀝青、機場瀝青、水工瀝青、改性瀝青)。多年以來,瀝青產量一直保持在100萬噸以上規模,目前瀝青產能已達到200萬噸,是中國最大的瀝青生產基地,產品曾用于沈大高速等幾十條高速公路、昆明機場等多個機場跑道、嫩江尼爾基等8個大型水利工程。環保型橡膠填充油研發已取得實質性進展,成為公司新的增效點。
技術特色:公司針對稠油特色,在稠油加工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工藝技術路線,并成功地生產出市場前景廣闊的產品。同時在重油加工工藝、設備防腐、環保等方面都有自己的創新技術,并且承擔了中國石油“劣質重油輕質化關鍵技術研究”重大科技專項60%的科研項目,填補了國內委內瑞拉超重油渣油延遲焦化加工的空白,提升了中國石油劣質重油加工的技術水平。
公司按照中國石油推進世界一流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建設的總要求,遵循“特色化、差異化、高端化”的發展定位,以建設素質好、貢獻大、受尊重、可信賴的優秀企業為現階段目標,向著“建設稠油加工基地,打造現代化特色精品企業”的發展方向不斷邁進。公司大力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并形成以“聚合光熱、播撒歡喜”為核心內容的特色精品文化。公司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OHSAS18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和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已進入國家標準化管理先進行列。先后榮獲中國質量萬里行五年回顧展榮譽企業、遼寧省文明單位、遼寧省標準化管理先進企業、遼寧省安全文化建設示范企業、中國石油安全生產先進企業、中國石油環境保護先進企業、全國企業文化建設優秀單位、遼寧省思想政治工作先進企業等榮譽稱號?!笆濉币詠?,遼河石化公司研究院獲得國家級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集團公司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集團公司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省級自然科學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項。
需求的專業領域:化學工程
(2)導師組一覽表及需求人數
院級基地名稱 |
需求專業領域 |
需求人數 |
中國石油遼河石化分公司 |
化學工程 |
4 |
4. 中國石化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
(1)基地簡介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是中國石化直屬的石油煉制與石油化工綜合性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機構,創建于1956年。石科院以石油煉制技術的開發和應用為主,注重油化結合,兼顧相關石油化工技術的研發。
科研隊伍:石科院下設17個研究部門,擁有一支綜合技術優勢突出的科研隊伍,職工總數為1312人,各類技術人員962人。其中,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6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05人,高級技術人員454人;博士207人,碩士247人。
中國石化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昌平基地位于中關村科技園區昌平園,占地192 畝,擁有首批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是中石化最早、規模最完整的中型試驗基地。目前共有七個研究室進駐,共計人員525人,其中正式職工277名,勞務用工210名,研究生38名。擁有博士109人,碩士89人。正高級人員28人,副高級人員135人。
科研條件:擁有近千套中小型煉油和石油化工試驗裝置及各種化學分析儀器,涉及煉油工藝、石油化工、精細化工和添加劑以及油品應用研究等領域。
研究部門:石科院下設煉油工藝與催化劑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石油化工催化材料與反應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能源石油煉制技術研發中心、中國石化潤滑油評定中心、中國石化水處理技術服務中心等機構。是全國石油產品標準化歸口單位,是國家石油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中國石油學會石油煉制分會的掛靠單位,是《石油學報》、《石油煉制與化工》和英文版的《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and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3個科技期刊的編輯、出版單位。石科院下設研究生部和博士后流動站,擁有化學工藝、應用化學專業博士學位、化學工藝、應用化學、工業催化和化學工程專業碩士學位的授予權。
另外,國家石油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中國石油學會石油煉制分會也掛靠在石科院;是《石油學報》、《石油煉制與化工》和英文版的《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and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3個科技期刊的編輯、出版單位;是化學工藝、應用化學專業博士學位,以及化學工藝、應用化學、工業催化和化學工程專業碩士學位授予單位,設有博士后流動站。
研究領域:石科院以石油煉制技術的開發和應用為主,注重油化結合,兼顧相關石油化工技術的研發。近年加強了在新型替代燃料和新能源領域的創新,正在向全方位的以煉油為主、油化結合的能源型研發機構轉變。多年來,石科院在技術創新方面既重視與企業和設計單位的合作,注重市場拉動的作用,又十分重視開展導向性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積累科學知識和工藝、工程經驗,發揮知識創新對技術創新的推動作用。石科院擁有從原油評價到各項煉油工藝技術及催化劑開發,直到石油產品研制和評價的全煉油廠成套技術的開發實力和研發優勢??蒲袠I務領域包括:清潔汽/煤/柴油生產技術、劣質和重質原油加工技術、油化結合技術、芳烴生產技術、石油產品生產技術、石油化學品生產技術、石油替代資源研究、煉化技術基礎、計算機技術應用以及分析測試等配套技術共十個方面。
科研成果: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石科院已經成為科研力量雄厚、裝備齊全,石油煉制、石油化工科研開發和技術咨詢服務相結合的綜合性研究開發機構。獲得部級以上獎勵的科技成果773項,國家級獎勵100項。其中國家發明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各1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7項。
從中國國情出發,以技術創新為目標,先后開發了一批具有國內外領先和先進水平的技術成果。在催化裂化技術領域,開發應用了以重質油為原料多產丙烯的催化裂解技術(DCC)、多產液化氣和汽油的催化裂化技術(MGG和ARGG)、多產異構烯烴的催化裂化技術(MIO)、多產丙烯和乙烯的催化熱裂解技術(CPP),全大慶減壓渣油催化裂化工藝(VRFCC),焦化蠟油吸附轉化DNCC催化裂化技術,以及CHV、LV抗釩裂化催化劑和RHZ、CHZ、Obit、Lanet系列等30多個品種催化裂化催化劑。在加氫技術領域,開發應用了中壓加氫改質技術(MHUG)、中壓加氫裂化技術(RMC),中間基原油生產HVI基礎油技術,潤滑油基礎油臨氫降凝和加氫處理技術,RL系列潤滑油加氫處理催化劑,以及以RN、RS系列催化劑為代表的11個系列32個品種加氫精制、加氫改質、加氫處理、加氫裂化催化劑。
在芳烴生產技術方面,開發應用了半再生和連續重整系列催化劑,SKI系列異構化催化劑,以及抽提、苯烴化等一批催化劑和工藝技術。在重油深加工技術方面,開發應用了適合渣油深加工的焦化-催化裂化、溶劑脫瀝青-催化裂化、緩和熱轉化-溶劑脫瀝青、焦化蠟油加氫處理-催化裂化、溶劑脫瀝青-加氫處理-催化裂化等組合工藝技術,以及石油針狀焦生產技術等。在石油產品方面,開發出了多種牌號的中高檔內燃機油、齒輪油、液壓油、工業潤滑油、金屬加工工藝用油、潤滑脂,國防、軍工、航天所需的多種特種潤滑油、脂及添加劑等;在計算機技術方面,有原油評價知識庫、煉油工藝模擬軟件、生產過程先進控制技術及煉油生產調度作業系統等。
開發滿足日益嚴格的環保法規要求的清潔燃料生產技術,以及最大限度地增加輕質油收率、增產柴油的技術,為企業技術進步和降本增效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始終是石科院研究開發的重要目標。
近幾年來,根據市場需求,石科院適時開發了多項企業急需的調整產品結構和提高產品質量的技術。
在增產柴油方面,開發了多產柴油的MLC-500、DMC-2裂化催化劑、ADC-971多產柴油助劑,多產柴油和液化氣的催化裂化技術(MGD)、多產中間餾分油延遲焦化新工藝、兼顧多產柴油的高辛烷值裂化催化劑和柴油流動改進劑等;在提高產品質量方面,開發了低品質汽油催化改質技術、劣質柴油加氫改質提高十六烷值技術(RICH),以及提高大慶類原油催化裂化汽油辛烷值DOCP、DOCR、SDOP催化劑等。
此外,在高等級道路瀝青/改性瀝青生產技術、水處理劑及污水回用技術、聚烯烴催化劑、煉廠用化學品、油田化學品、汽車尾氣凈化催化劑、C5/C6異構化催化劑和工藝等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2004年,在重點項目研發方面,石科院成功開發了催化汽油選擇性加氫脫硫技術(RSDS)、催化裂化汽油加氫脫硫異構降烯烴技術(RIDOS)、溶劑脫瀝青-脫油瀝青氣化-脫瀝青油加氫進催化組合工藝技術、煉油廠節水減排成套技術等項目。多產異構烷烴的催化裂化工藝(MIP)在石化企業得到大面積應用,PX吸附劑首次工業應用成功,己內酰胺成套技術開發中的關鍵技術通過鑒定,乙苯/苯乙烯技術在國內單套最大乙苯工業裝置投產。全年通過技術鑒定或評議的項目43項,取得創新性技術成果的數量是近年來最多的一年。
科研合作:石科院與國內60個煉油、石化大中型企業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同世界上30多個國家和地區上百家公司建立了業務聯系,與國際上30多個科研機構和學術組織保持著密切的交往。石科院將繼續保持并發展與國內外石化企業和科研機構等的密切聯系,秉承既有的開拓創新精神,開發出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科技成果,努力建設“世界級以煉油為主、油化結合的能源型研究開發中心”。
需求的專業領域:化學工程
(2)導師組一覽表及需求人數
院級基地名稱 |
需求專業領域 |
需求人數 |
中國石化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 |
化學工程 |
10 |
5. 中國石化工程公司洛陽分公司
(1)基地簡介
中石化洛陽工程有限公司是中石化煉化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前身是石油工業部撫順設計院,成立于1956年10月,是能源化工行業集技術開發、工程設計、工程總承包為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擁有中國綜合設計甲級資質,為國家首批業務涵蓋21個行業的工程咨詢企業之一,擁有工程總承包、工程設計、工程監理、工程咨詢和環境影響評價等甲級資格證書,是國內第一批授權實施工程總承包的全國基本建設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單位之一。按照中石化煉化工程規【2015】59號文件“中石化煉化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洛陽工程技術研發中心重組改革實施方案”的要求,洛陽工程公司與研發中心共建共享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研究生聯合培養工作站,研究生在研發中心從事具體科研工作。
洛陽技術研發中心是中石化煉化工程(SEG)下屬的實體型專業研發機構,致力于打造服務于一流工程公司發展需要的工程技術研發實驗平臺和協同創新技術平臺,以煉化工程技術研發、技術支持、技術服務和技術評價為核心,與SEG所屬各工程公司共同圍繞煉油化工工程技術進步和企業生產發展遇到的技術問題,開展協同研發、技術攻關和技術服務工作。研發中心現有國家級科技專家人才1人,集團公司級科技專家人才12人;正高級工程師20人,高級工程師122人;擁有博士學位17人,碩士學位89人。多年來,研發中心在國內能源化工行業形成了以工程技術研發為特色的專業優勢,建成了反應工程技術研究平臺、分離工程技術研究平臺、環保工程技術研究平臺、防腐工程技術研究平臺和分析檢測技術研究平臺,充當實驗室與工業化的橋梁;立足石油煉制、石油化工、油氣儲運、LNG、腐蝕保運、環保節能以及新能源等領域,開展具有工程化應用前景的工程設計和技術研發工作。已累計獲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和發明獎62項,獲國內外授權專利349項,專有技術29項,編制國家、行業和企業標準150余項。
需求的專業領域:化學工程
(2)導師組一覽表及需求人數
院級基地名稱 |
需求專業領域 |
需求人數 |
中國石化工程公司洛陽分公司 |
化學工程 |
4 |
6. 北京燕山威立雅水務有限責任公司
(1)基地簡介
北京燕山威立雅水務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燕山威立雅”)是中石化北京燕山石化有限公司以其所屬單位環保事業部為前身和世界水務巨頭、污水處理方面的世界領軍者法國威立雅水務集團強強聯合于2006年6月1日成立的中法合資污水處理專業企業。2016年8月1日,經過股東雙方協商一致,將燕山威立雅水務有限責任公司業務領域進一步擴展至燕山石化公司整個水務循環系統的管理。目前合資公司固定資產總值由1.8億元增值到4.9億元。燕山威立雅于2013年12月獲得北京市高新技術企業資格?,F有專業技術研究人員80余人,具有高級職稱以上人員40多人。近三年公司加大自主創新力度,研發投入約2800萬元,開展研發項目15項,涉及20項技術研發與改造,先后獲得29項發明和實用新型國家專利。同時,公司積極與北京化工研究院、威立雅水處理技術有限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清華大學環境工程系等機構進行了廣泛的合作,充分利用其科研優勢進行濃鹽水處理關鍵技術的研發及產業化。公司科技成果轉化的年平均數在4項以上,通過科技成果轉化年可實現銷售的新產品都在3個以上。公司項目及行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2012年我公司的基于物聯網的水務智能監控系統工程項目獲得了北京市經信委中小企業重點項目專項資金支持。
燕山威立雅整合科技資源成立了技術研發中心和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兩個科研平臺,成為了燕山威立雅公司兩個重要的科技研發基地。技術研發中心下設技術部、維護部、質檢中心, 共有管理人員26人,科技研發人員51人。技術研發中心購置了總有機碳分析儀、紫外分光光度計、智能自動化顯微鏡、污泥超聲波物位計等先進設備儀器,用于公司日常的技術研發、分析檢測和運營維護等工作。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配置有先進的研究開發,檢驗分析等試驗、儀器和設施;并組成了一支科研攻關能力強,工作經驗豐富,具有良好的科技前沿敏感性的研發團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于2014年10月10日實施第1版質量管理體系,2015年3月12-13日進行了首次內審, 2015年4月8日進行管理評審。在2015年組織完成了實驗室認證體系實驗室儀器器皿檢定、期間審核、實驗室比對等工作。經歷了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組織的能力驗證,并于10月24至25日接受CNAS評審專家組一行3人,對質檢進行了現場評審。實驗室于2016年1月6日,獲得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認可評定,取得CNAS認可證書。
燕山威立雅水務系統現分為兩大板塊。其中,一期板塊負責燕山石化公司化工和生活污水處理,以及污水回用生產。二期板塊負責燕山石化公司冷卻水、除鹽水、工業用水、冷凍鹽水、燕山地區居民生活飲用水以及污水收集和消防水等保障工作??山洜I業務包括污水處理;生產化工原料;生產循環水、除鹽水、冷凍水、工藝水、冷卻水、引用水;再生水銷售;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技術轉讓;技術培訓;勞務服務;水處理裝置與回用水裝置的管理;設備租賃;銷售自產產品等。
燕山威立雅依托兩個科研平臺公司技術研發領域主要分為四個部分①污水處理:煉油、橡膠污水深度處理(一體化氣浮浮選除油除渣、MBBR、變頻鼓曝、MF-COD30提標、污泥干化處理);化工污水深度處理(自動格柵、Orbal A2O氧化溝、MF-COD30提標、污泥干化處理);工業污水回用(循環水補水、除鹽水原水、景觀中水)②純水:I級、II級除鹽水處理;成熟的膜分離(UF-RO)、離子交換技術。③循環水:全自動監測反饋控制加藥系統、動設備變頻控制節能系統④Hubgrade智能可視化大數據管理系統。
需求的專業領域:環境工程
(2)導師組一覽表及需求人數
院級基地名稱 |
需求專業領域 |
需求人數 |
北京燕山威立雅水務有限責任公司 |
環境工程 |
5 |
7. 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
(1)基地簡介
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所是高技術基地型研究所,主要從事能源環境、先進材料和綠色化工三大領域的應用基礎和高技術研究與開發。
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的前身是中國科學院煤炭研究室,于1954年在大連中國科學院石油研究所(即現在的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掛牌成立。1961年,煤炭研究室擴建為中國科學院煤炭化學研究所并開始向太原搬遷。1978年9月改名為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并沿用至今。
建所以來,山西煤化所以滿足國家能源戰略安全、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以及國防安全的戰略性重大科技需求為使命,以協調解決煤炭利用效率與生態環境問題和重點突破制約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材料瓶頸為目標,圍繞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新型炭材料制備與應用開展定向基礎研究、關鍵核心技術和重大系統集成創新,逐漸由一個只有64人的實驗室,發展壯大為從基礎研究到工藝過程開發直至產業化的體系較為完備且在國內外相關領域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現代化研究所。截至2018年底,山西煤化所共有在職職工512人。其中科技人員432人、科技支撐人員32人,包括研究員及正高級工程技術人員71人、副研究員及高級工程技術人員125人。國家萬人計劃入選者3人;國家杰青科學基金獲得者2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人;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3人;山西省學術帶頭人11人。
目前,山西煤化所擁有太原桃南園區、小店中試基地、揚州碳纖維工程技術中心3個研發區域(中心);擁有煤轉化國家重點實驗室、煤炭間接液化國家工程實驗室、碳纖維制備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以及山西煤化工技術國際研發中心等4個國家級研發單元;中科院(山西?。┨坎牧现攸c實驗室、粉煤氣化工程研究中心、山西省碳纖維及復合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西省生物煉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4個院、省級研發單元和應用催化與綠色化工實驗室所級研發單元;煤轉化國家重點實驗室與殼牌合作設立了ICC-Shell煤化學聯合實驗室。所內有戰略研究與工程咨詢、化工過程設計、環境影響評價、所級公共技術服務以及文獻網絡中心等5大支撐系統。"
山西煤化所是198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之一,現有博士生導師50人,碩士生導師95人,設有化學、化學工程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3個一級學科博士、碩士研究生培養點;物理化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化學工程、化學工藝、生物化工、應用化學、工業催化、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11個二級博士、碩士研究生培養點;環境工程、化學工程、材料工程3個全日制專業碩士授權點,并設有1個化學專業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共有在學研究生369人(其中碩士生146人、博士生223人)、在站博士后8人。
山西煤化所主辦有《燃料化學學報》和《新型炭材料》等學術刊物,均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收錄。其中,《燃料化學學報》被美國工程信息公司數據庫(EI COMPENDEX)等收錄并與Elsevier出版集團合作ScienceDirect在線出版英文網絡版(Journal of Fuel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新型炭材料》被美國科學引文索引擴大版數據庫(SCI-E)、美國工程信息公司數據庫(EI COMPENDEX)等收錄并與Elsevier出版集團合作ScienceDirect在線出版英文網絡版(New Carbon Materials)。根據《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統計數據,《燃料化學學報》2017年期刊復合影響因子為1.585,2017年榮獲全國“百強科技期刊”和“中國精品科技期刊”;根據JCR(SCI的《期刊引證報告》)統計數據,《新型炭材料》2018年期刊影響因子為1.387,2013年榮獲全國“百強科技期刊”,2013年和2017年連續榮獲“中國出版政府獎”。兩刊2012-2018年均連續被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評為年度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
山西煤化所將以人才隊伍優化為核心,以重大項目實施為牽引,以對外合作交流為窗口,以創新平臺建設為保障,全面實施“率先行動”計劃,在國家創新體系建設中,積極發揮國立科研機構引領示范作用,不斷加快現代化研究所建設步伐。
山西煤化所在各個歷史時期為國家潔凈能源與先進材料技術研發與產業化以及國家經濟建設和科學技術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共計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中國科學院科技成果獎、發明獎、自然科學獎、杰出成就獎以及省部級成果獎180多項,國家授權專利570多項。
需求的專業領域:化學工程
(2)導師組一覽表及需求人數
院級基地名稱 |
需求專業領域 |
需求人數 |
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 |
化學工程 |
6 |
8.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1)基地簡介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中國科學院化工冶金研究所。五十多年來,研究范圍逐步擴展到能源化工、生化工程、材料化工、資源/環境工程等領域,學科方向由“化工冶金”發展為“過程工程”。2001年更為現名。
在國家“十三五”時期和中國科學院“創新2020”實施過程中,過程工程所進一步明確“引領過程工程科學前沿,支撐過程工業技術創新”的發展目標,瞄準國家戰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針對當前制約過程工程跨越發展的突出問題,制定并實施“一三五”戰略規劃和科技布局:“一個定位”,即定位于過程工程的共性理論、關鍵技術及系統集成。面向過程工業轉型升級、產品結構調整和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的重大需求,發展過程工程科學前沿;“三項重大突破”,即介尺度理論與重大應用、礦產資源高效清潔利用、生物制藥過程關鍵技術與裝備;“五項重點培育方向”,即油氣高效轉化與綠色工程、功能材料化工及工程應用、生物質煉制過程強化與集成技術、綠色反應與分離工程、煤清潔轉化及綜合利用技術。圍繞重大突破和產出,探索適應過程工程跨越發展的體制機制,提出了創新科研組織模式和完善成果轉化鏈兩項重大改革舉措,形成符合過程工程學科發展規律的科研創新體系。
這些年來,研究所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現擁有中關村本部、廊坊分部和鄭州分所三個園區,中關村本部面向基礎理論側重原始創新,廊坊分部支撐成果轉化進行模式驗證,鄭州分所推進產業應用進行示范工程,形成“一所兩翼”研發格局。研究所現有四個國家級研發平臺: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多相復雜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濕法冶金清潔生產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生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六個省部級研發平臺:中科院綠色過程與工程重點實驗室、離子液體清潔過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納米材料北京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過程污染控制環境工程研究中心、生物質研究中心、循環經濟技術研究中心。研究所以促進重大產出、承擔重大任務、培育人才隊伍為核心,集中優勢力量組建12個研究部,大幅提升承擔重大科研任務的能力。研究所科研儀器設備投入逐年增加,通過購入、創新研制等方式大力進行科研裝備建設,目前資產總值已達9.3億元,其中單價50萬元以上先進設備190臺,總值2.8億元,120余臺先進通用儀器設備實現了公用共享,有力地支撐了研究所科研快速發展,并為上百家科研院所、大學、公司等單位提供了大量的分析測試服務,得到用戶的廣泛認可。主辦《過程工程學報》、《計算機與應用化學》、PARTICUOLOGY(《顆粒學報》)和 GREEN ENERGY & ENVIRONMENT(《綠色能源》)四個學術期刊,一級學會中國顆粒學會掛靠我所。
需求的專業領域:化學工程
(2)導師組一覽表及需求人數
院級基地名稱 |
需求專業領域 |
需求人數 |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
化學工程 |
8 |
99亚洲综合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