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N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原中國MEMS傳感器應用大賽,以下簡稱“iCAN大賽”)是一個無固定限制、鼓勵原始創新的賽事, 2023年入選《全國普通高校大學生競賽分析報告》競賽目錄,是我?!吨袊痛髮W(北京)大學生競賽清單》B級賽事。為提升我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加快培養創新創業人才,決定組織參加第十八屆iCAN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大賽內容
(一)創新賽道。鼓勵學生激發創新思維,掌握創新方法,展示團隊的創新實踐能力,通過團隊協作自主完成的原始創新作品為主。
(二)創業賽道。鼓勵學生提升自身創業能力,投身創業實踐,創造社會效益和商業價值,要求團隊進一步完善項目作品,完成公司注冊。
(三)挑戰賽道。根據行業發展需求設計相關實戰創新賽題,團隊根據要求制作完成項目,激發學生掌握前沿技術,提升實戰技能,帶動就業創業。挑戰賽題方案另行發布。
二、參賽對象
(一)創新賽道
我校在校學生(含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必須以團隊形式參賽,每支隊伍2-5名隊員,禁止跨賽區組隊和參賽,賽區以隊長所在院校的地區為準,每人僅限報名一支團隊,每個團隊指導老師數量不超過2人。
參賽選手制作可以演示和操作的產品原型為有效參賽作品,參賽作品務必是學生原創,謝絕任何形式的導師課題參賽。參賽隊伍制作出能實現基本功能的原型作品,并撰寫詳細的項目說明書。
(二)創業賽道
我校在校學生(含本科、??拼T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或畢業三年內的學生,要求團隊使用自主完成的創新項目注冊公司,隊長須為企業法定代表人,必須以團隊形式參賽,每支隊伍2-5名隊員,禁止跨賽區組隊和參賽,賽區以隊長所在院校的地區為準,每人僅限報名一支團隊,每個團隊指導老師數量不超過2人。
參賽公司以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或服務為有效參賽作品,參賽產品或服務需為可以使用的實際產品,需具備團隊原創性,并撰寫詳細的商業計劃書。
(三)挑戰賽道
我校在校學生(含本科、??拼T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可以以個人或團隊形式參賽每支參賽團隊不超過5名隊員,禁止跨賽區組隊和參賽,賽區以隊長所在院校的地區為準。
三、參賽項目類型
(一)創新賽道、創業賽道
1.智慧家庭:讓家庭生活變得智能和便捷的設備和服務;
2.智慧農業:用于農牧漁等領域的傳感檢測和智慧服務;
3.智慧社區:用于社區、校園等環境的設施和服務;
4.智慧醫療:用于醫療、健康等領域的設施和服務;
5.智能交通:用于交通的智能車、飛行器、道路橋梁等;
6.智能教育:用于提升教育教學的各種設備和服務;
7.智能穿戴:用于人或者動物的各類可穿戴設備和服務;
8.智能制造:智能硬件、機器人、先進制造等產品;
9.智慧文娛:用于提升生活娛樂的智能文創產品和服務;
10.智能環保:用于改進節能環保的新型產品和服務。
(二)挑戰賽道
命題征集:本賽道面向各行業企業征集命題,各企業需根據真實發展需求設計相關實戰創新項目。項目命題方向需圍繞物聯網、人工智能、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等對應的產業和行業領域。
四、參賽項目要求
(一)參賽項目需結合物聯網、人工智能、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在智慧家庭、智慧農業、智慧社區、智慧醫療、智能交通、智能教育、智能穿戴、智能制造、智慧文娛等各領域的創新應用。
(二)參賽項目要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必須為參賽團隊原創項目,使用的核心技術、知識產權為參賽團隊所有或經技術持有者書面授權,具有創新性和商業價值,且不得侵犯任何第三方知識產權,凡參賽團隊必須接受大賽有關免責條款。
(三)參賽項目均須在大賽官網(www.g-ican.com)提交報名材料(含選手身份信息、項目計劃書等相關資料),關注大賽官方公眾號(iCAN大賽)及時獲取大賽通知及賽事資訊。
(四)參賽項目需要制作出可以演示和操作的產品原型為有效參賽作品,往屆國賽一、二等獎項目不可參與本屆比賽。
五、比賽賽制
大賽包括校級選拔、分賽區比賽、全國總決賽(不含挑戰賽道)。由全國總決賽評選出最優的團隊,將推薦參加相應國際比賽。
六、賽程安排
(一)參賽報名、作品制作(4—7月份)
所有參賽團隊統一通過大賽官網(www.g-ican.com)報名,報名截止日期為2024年7月31日。各隊伍在大賽官網報名時注意將項目說明書,項目PPT等一并壓縮提交。
(二)校內選拔(8月份)
學校將根據系統內成功報名的項目數量組織評審,并擇優推薦項目參加分賽區選拔賽。
(三)分賽區選拔賽(9—10月份)
分賽區組委會積極組織分賽區比賽,擇優推薦項目入圍全國總決賽。
(四)全國總決賽(11月份)
大賽評審委員會對入圍總決賽的項目進行初選評審,擇優選拔項目進行現場比賽。在總決賽比賽期間同時舉辦開閉幕式、創新作品展、人才招聘會、投融資對接、頒獎典禮等交流展示活動。
七、獎項設置
總決賽設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優秀指導教師獎、優秀組織單位獎等獎項,并授予相應證書。
八、校內聯系方式
聯 系 人:余老師
聯系電話:010-89734144
參賽QQ群:668548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