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專業介紹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輔修學位)專業重視以數學和工程學為基礎,利用計算思維增強抽象能力,通過設計計算機和其上的計算機系統,將物理世界和人工世界緊密結合在一起。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堅持以學生為本,依托學院已有的優勢研究方向,結合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對接學校的本研一體化培育,致力于培養一批具備家國情懷、人文精神、人際溝通技能、科學與工程素養、開拓創新思維、終身學習能力、交叉學科視野、可持續發展意識等核心素質的未來一代復合型人才。
二、培養目標
適應信息時代快速蓬勃發展需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掌握數學與自然科學基礎知識,以及計算機、網絡與信息系統相關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備較強的專業素養和應用能力,獲得作為信息領域內技術人員必須的基本工程訓練,具備抽象思維、邏輯思維和系統觀,具有自主學習意識、創新精神和國際視野的優秀復合型人才。
三、畢業要求
1. 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的基本思維方法、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具有綜合運用計算機科學理論與技術及相關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 掌握計算機系統分析與設計、軟硬件系統開發與應用、信息處理與系統集成的基本方法和工程能力,了解能源行業的信息技術需求,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精神。
2024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輔修學位)專業培養方案課程安排表
一、專業教育必修課
課程模塊 |
課程代碼 |
課程名稱 |
學分 |
總學時 |
理論學時 |
實驗學時 |
實踐學時 |
上機學時 |
開課學期 |
|
專業教育必修課 |
專業基礎課 |
1005S2C053 |
數據結構 |
3 |
48 |
40 |
8 |
3 |
||
1005S2T021 |
離散數學 |
3 |
48 |
48 |
3 |
|||||
1005S2T029 |
高級語言程序設計 |
2 |
32 |
32 |
3 |
|||||
要求學分: 8 |
||||||||||
專業核心課 |
100514T006 |
計算機組成原理 |
3 |
48 |
48 |
3 |
||||
1005S2C054 |
操作系統 |
3 |
48 |
40 |
8 |
4 |
||||
1005S2C056 |
計算機網絡原理 |
3 |
48 |
40 |
8 |
6 |
||||
要求學分: 9 |
||||||||||
要求學分: 17, 要求完成子模塊數: 2 |
二、專業教育選修課
課程模塊 |
課程代碼 |
課程名稱 |
學分 |
總學時 |
理論學時 |
實驗學時 |
實踐學時 |
上機學時 |
開課學期 |
專業教育選修課 |
100514C021 |
Java語言程序設計 |
3 |
48 |
32 |
16 |
4 |
||
102014D008 |
匯編語言與接口技術 |
3 |
48 |
40 |
2 |
6 |
4 |
||
102014E002 |
數字邏輯 |
3 |
48 |
38 |
10 |
4 |
|||
102014E003 |
算法設計與分析 |
2 |
32 |
24 |
8 |
4 |
|||
100514C053 |
Android移動終端開發 |
2 |
32 |
16 |
16 |
5 |
|||
102014D007 |
嵌入式系統 |
3 |
48 |
24 |
24 |
5 |
|||
100514E012 |
單片機原理及應用 |
2 |
32 |
20 |
12 |
6 |
|||
102014E004 |
數據庫原理 |
3 |
48 |
40 |
8 |
6 |
|||
102137C001 |
深度學習基礎 |
2 |
32 |
24 |
8 |
6 |
|||
100514C022 |
計算機圖形學 |
3 |
48 |
38 |
10 |
7 |
|||
100514C024 |
信息安全 |
2 |
32 |
24 |
8 |
7 |
|||
100514T001 |
軟件工程 |
2 |
32 |
32 |
7 |
||||
要求學分: 19 |
三、集中性實踐教學環節
課程模塊 |
課程代碼 |
課程名稱 |
學分 |
總學時 |
理論學時 |
實驗學時 |
實踐學時 |
上機學時 |
開課學期 |
集中性實踐教學環節 |
1005S2T027 |
數據結構課程設計 |
2 |
32 |
2周 |
3 |
|||
1005S2T028 |
畢業設計 |
12 |
192 |
12周 |
8 |
||||
要求學分: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