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題目:Characterizing the laser drilling process of oil shale using laser-induced voltage
錄用期刊:Optics and Laser Technology (2020, JCR Q1)
原文DOI:https://doi.org/10.1016/j.optlastec.2020.106478
作者列表:
1) 張善哲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電子信息工程系 博18級
2) 梁華慶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電子信息工程系
3) 趙 昆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新能源與材料學院 材料系
在這項研究中,我們利用激光感生電壓(LIV)技術監測油頁巖的穿孔過程。由于激光的能量超過了油頁巖的帶隙,從而產生了載流子,并引起了帶間躍遷。因此,在施加偏置電壓的情況下發生了LIV響應。LIV信號的峰值取決于穿孔時間。我們通過雙指數函數很好地擬合電壓波形。整個穿孔過程可以分為兩個不同的階段,分別對應于表面剝落和巖石穿刺過程。結果表明,LIV技術可以用于表征油頁巖的穿孔過程。
自20世紀初以來,旋轉鉆井已成為石油工業中主要的油井生產方法。在傳統的鉆探技術中,鉆頭安裝在鉆桿的末端,并且通過鉆頭的旋轉進行鉆孔。為了有效地開發能源,鉆探行業迫切需要一種新的射孔方法。與傳統的鉆孔方法相比,激光鉆孔實現了在巖石鉆孔過程中巖石與鉆頭之間沒有接觸。激光鉆探(LD)被研究為在天然氣和石油深井中鉆探的重要方法。在LD工藝中,射孔參數在操縱深度方面起著中心作用,例如,相互作用時間和圍壓都可能導致比能(SE)和滲透率(ROP)的增加,并且激光脈沖持續時間和發射次數也影響了激光射孔。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激光技術已被證明是評估原油資源,特別是非常規油氣資源屬性的合適手段。在激光脈沖作用下,油頁巖中的自由電子被激活,這會產生電子-空穴對。當偏壓超過油頁巖的帶隙能(Eg)時,會產生帶間躍遷和光激發載流子。光的吸收和電子-空穴對或激子的產生都有助于產生激光感應電壓(LIV)現象,該現象被用于分析油頁巖的熱解過程和產油量。LIV效應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激光功率,脈沖頻率,脈沖寬度,材料的類型和性質。同時,激光輸入,激光切割速度,光學性能和材料組成等輸入工藝參數也會影響LD特性。在這項工作中,我們通過激光感生電壓(LIV)響應監測油頁巖的穿孔過程
圖1 實驗裝置示意圖
油頁巖樣品采集自中國吉林省樺甸市。樣品的幾何形狀為10 mm×2 mm,厚度為1 mm,如圖1(a)所示。在油頁巖樣品的表面上,我們設置了四個尺寸為1 mm×2 mm的Ag電極,并隔開3 mm。實驗設備的示意圖如圖1(b)所示。我們通過KrF準分子激光器(248 nm)來測量油頁巖的LIV響應,并使用輸入阻抗為1MΩ的示波器進行記錄。實驗過程中,激光輻射在內部兩個電極的中心。激光脈沖的頻率為1 Hz,能量為73.9 mJ。
圖2(a)選定時間的油頁巖的LIV響應;(b)VP1和|VP2|隨時間Td的變化;(c)TP1和 TP2隨時間Td的變化;(d)電壓的變化量ΔV(ΔV= VP1 - VP2)和時間ΔT(ΔT= TP2 - TP1)的關系。
圖3 不同時間點的LIV的波形擬合。
圖4 擬合參數隨隨時間Td的變化。
當高功率激光照射到油頁巖上時,可能會發生不同的反應過程,包括熱剝落,汽化或熔化。Td1之前的VP1和VP2的下降速率高于Td1之后的VP1和VP2的下降速率,分別對應剝落和穿孔的兩個過程。隨著穿孔深度的增加,激光功率密度逐漸降低,導致破壞率降低。當Td大約為2700 s時,樣品被完全分為兩部分。此時,VP1和VP2 保持穩定。
張善哲,博士,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專業。研究方向:油氣光學探測技術、信號檢測與處理。聯系方式:Email:zhangshanzhe0910@163.com
梁華慶,教授,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電子信息工程系,博士生導師,校級品牌課教師,中國電子教育學會信息與電子學科研究生教育委員會理事。主要研究方向:微弱信號檢測與處理、測控技術與石油儀器、油田自動化。主持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子課題、北京市自然基金以及油田企業的橫向項目30多項,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6件,計算機軟件著作權10余項,獲省部級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部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發表論文50余篇,其中被SCI、EI檢索30余篇。聯系方式:Email:hqliang@cup.edu.cn
99亚洲综合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