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落實本研一體化貫通式培養模式,培養學術拔尖創新人才,提高學院人才培養質量,依據學校 《本博一體化培養實施辦法》(中石大京研〔2020〕 21號)等文件精神,結合學院實際,特制定學院2024年選拔優秀本科生提前進入本研一體化培育的實施辦法。
一、培育目標
培養學生掌握本領域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掌握系統從事本領域科學研究工作的基本方法和實踐能力,并具備濃厚的鉆研科學問題興趣和志向,培養學生解決科學問題的創新性思維,使其初步具備獨立解決本領域的某些特定科學或技術問題的能力。
二、選拔對象及時間
選拔對象:我校2022級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人工智能專業優秀本科生;
選拔時間:2024-2025學年秋季學期。
三、選拔條件
(一)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思想道德素質、業務素質、文化素質、身體和心理素質等綜合素質高;
(二)身體健康;
(三)學術研究興趣濃厚,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專業實踐能力;
(四)誠實守信,學風端正,品行表現優良,無任何考試作弊和剽竊他人學術成果等學術不端記錄,無任何違法、違紀受處分記錄;
(五)補考或重修的必修課不超過 1 門(其中第一學年必修課需全部及格);
(六)前二學年必修課成績總優良率達到60%(其中第一學年優良率不得低于40%),前二學年專業年級綜合測評總排名在前50%(其中第一學年綜合測評排名不得低于70%)。
四、選拔辦法
(一)學生需填寫提前進入博士/碩士研究生培育的申請表,自主申請參加推薦獲得本研一體化研究生培育資格。
(二)學生選拔成績共分為智育成績、綜合測評成績和科研潛力考核面試成績三部分。
(三)資格排名辦法
1.根據報名學生綜合成績進行專業資格排名。綜合成績總分100分,其中,前二年必修課加權平均成績占68%,前二年綜合素質成績(15分制)占12%,科研創新潛質和專業能力傾向考核成績占20%;
2.學院先根據前二年必修課加權平均成績(占68%)和前二年綜合素質成績(占12%)之和對學生進行排序,按培育指標數的1.3倍確定參加科研創新潛質和專業能力傾向考核的學生名單。各專業的科研創新潛質和專業能力傾向考核單獨進行,按照百分制打分,該項不合格者(低于60分)不具備培育資格。最后綜合三項成績確定具有培育資格的排名。
(四)錄取
錄取的培育學生人數為專業學生人數×25%,各專業可另設置不超過專業學生人數5%的遞補名額。學院根據資格排名確定本研一體化培育推薦名單,學院公示錄取學生名單,公示時間3個工作日。
(五)對滿足選拔條件,并參加高水平學科競賽并獲得獎項或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的學生,各專業可從培育指標數中單列1-2個名額。具體條件為:
1. 以人工智能學院及其下設機構為第一單位,學生以第一作者且人工智能學院教師為通訊作者,或者學生以第二作者且人工智能學院教師為第一作者在JCR三區及以上國際期刊、CCF推薦的國際期刊/國際會議、CCF B類及以上中文學術期刊、CAA推薦的國際期刊/國際會議、CAA A類及以上中文學術期刊、CAAI推薦的國際期刊/國際會議、CAAI B類及以上中文學術期刊、或北大中文核心期刊/EI收錄的中文學術期刊發表或錄用論文不少于1篇;
2.學生獲得“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或“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認定競賽的國家級二等獎及以上獎勵不少于1項,競賽指導教師須為人工智能學院教師;
3.如果多人滿足以上申報條件,則按照本方案“選拔辦法”第(三)條的“資格排名辦法”排名擇優錄取。
五、培育措施
(一)進入培育計劃的學生,根據學生意向和專業統籌安排,為每個學生安排培育導師;
(二)每位導師根據學生特點,為學生制定文獻閱讀計劃,結合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人工智能學院本科生科研訓練計劃項目和國家級本科生科技競賽項目,為學生提供科研訓練指導和必要條件;
(三)學院為學生提供開放實驗室,并提供必要的科研實驗條件。
六、培育標準
(一)進入培育計劃的學生必須獨立完成一項科研訓練項目的科研報告,經導師審閱合格。
(二)進入培育計劃的學生在培育結束后進行階段考核,在滿足學校當年推薦免試攻讀研究生基本條件的前提下,擇優錄取獲得本研一體化培養資格。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人工智能專業本研一體化培育學生可以選擇進入本博/本碩一體化培養,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本研一體化培育學生進入本碩一體化培養。本博/本碩一體化培養錄取名額為:學校分配的普通保研名額-專業總人數*3%。錄取規則如下:
1.進入培育計劃的學生在培育階段考核之前,若滿足以下條件(以下簡稱“綠色通道”條件)之一,在滿足學校當年推薦免試攻讀研究生基本條件的前提下,優先獲得本博/本碩一體化培養資格和本研獎學金。若滿足“綠色通道”條件的學生人數多于錄取名額,則按照綜合成績降序依次擇優錄取獲得本博/本碩一體化培養資格。
(1)以人工智能學院及其下設機構為第一單位,學生以第一作者且培育導師為通訊作者,或者學生以第二作者且培育導師為第一作者在JCR三區及以上國際期刊、CCF推薦的國際期刊/國際會議、CCF B類及以上中文學術期刊、CAA推薦的國際期刊/國際會議、CAA A類及以上中文學術期刊、CAAI推薦的國際期刊/國際會議、CAAI B類及以上中文學術期刊、或北大中文核心期刊/EI收錄的中文學術期刊發表或錄用論文不少于1篇;
(2)學生獲得“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或“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認定競賽的國家級二等獎及以上獎勵不少于1項,競賽指導教師須為學生培育導師;
(3)學生作為負責人獲批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或人工智能學院本科生科研訓練計劃項目總計不少于2項,且其中不少于2項被評價為優秀,項目指導教師須為學生培育導師。
2.除滿足“綠色通道”條件的學生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學生必須參加CCF計算機軟件能力認證考試,并且成績不低于180分;自動化專業本研一體化學生需參加《過程控制工程》B課堂(本碩博一體化培育課堂),且《過程控制工程》學習成績80分及以上。
3.若滿足“綠色通道”條件的學生人數少于錄取名額,則其他培育學生在滿足學校推薦免試研究生基本條件的前提下,按照綜合成績降序依次擇優錄取獲得本博本碩一體化培養資格。
七、學生管理及淘汰補充機制
(一)在培育過程,如導師認為學生在科研潛力和學習能力上不具備進一步培養的要求,需提請學院組織學位委員會進行認定,根據認定結果決定學生是否退出培育計劃;
(二)在培育過程,學生如因不滿足當年學校推免基本條件而失去推薦免試研究生資格,則自動退出培育計劃;
(三)如因個人原因無故中途主動退出培育者,視為自動放棄推薦免試研究生資格。如已被錄取進入本研一體化學生培養階段但主動放棄者,學院視情節嚴重研究處理意見,并記入個人誠信檔案;
(四)第六學期初,各專業在本研一體化培育名額有空余的前提下,可按照遞補名單組織進行本研一體化培育遞補。
八、導師職責
(一)導師應為進入培育計劃的學生制定切實可行的科研訓練計劃;
(二)導師應有可以支持學生培養的科研項目,指導學生進行文獻閱讀,指導學生申報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人工智能學院本科生科研訓練計劃項目或參加國家級本科生科技競賽項目,指導學生撰寫和發表學術論文,為學生提供科研訓練條件。
九、激勵措施
(一)進入培育計劃的學生優先承擔人工智能學院本科生科研訓練計劃項目;
(二)在滿足相關規定和經費支出條件下,學院為學生發表高水平論文和參加高級別學科競賽提供經費支持。
十、本方案的解釋權
本方案的解釋權在人工智能學院。
人工智能學院
2024年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