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的建筑,承載著學校的精神,校園的精神,存貯著青春的記憶。往事匆匆,時光荏苒,老一代見證了它們最初的容顏,它們又見證了新一代青澀的面孔,讓我們一起穿越時光記憶,探尋“開啟智慧之門的鑰匙”。

設計布局
“開啟智慧之門的鑰匙”雕塑建成于1996年,青年園當時的設計方案有三家投標,其中北京工業大學團隊認真聽取學校的情況介紹,設計的方案很好地體現了學校特色,更注重建筑群間的呼應效果,所以在三個方案中脫穎而出。
此項目由宛素春(時任系主任)以及王珊負責。

宛素春教授
(北京工業大學建筑學系教授,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

王珊教授
(北京工業大學建筑系教授,國家二級注冊建筑師,北京規劃學會常務理事)
青年園南側的“開啟智慧之門的鑰匙”與青年園北側圖書館遙相呼應。鑰匙形立柱隔空簇擁圖書館頂端地球造型。四座鑰匙形立柱分別象征著當時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的四大優勢學科——石油地質、石油工程、石油化工與石油機械,立柱下方中央的長石下有水泵帶動噴水池中的水穿過石孔流出,寓意為石油滾滾流。
匠心巧思

兩建筑相互呼應

施工中的圖書館
圖書館上方18米直徑的鋼管球象征著地球,立柱與鋼管球遙遙呼應,寓意為發展石油石化學科,掌握打開智慧之門的鑰匙,開發地球能源,服務祖國建設。

價值涵育
建筑無言,引人遐思,精神雋永,啟迪青年。以書籍啟迪智慧,鑰匙末端與圖書館頂端,方圓之間,相映成趣?!皶谴蜷_智慧之門的鑰匙”正如其言,在先賢的書籍中汲取智慧。書作舟,筆作槳,躬身踐之,方能登臨精神的彼岸,實現價值。以智慧探索未來,掌握智慧的鑰匙,開啟未來的大門,人的偉大之處便是運用我們千萬年勞動形成的大腦,于偶然中發現必然,未知中求得真知,履過前輩走過的舊轍,在未知浩瀚的星空下,開拓人類文明新疆界。聚青春奮斗力量,“能源報國”,“能源強國”,賡續前行發揮青年力量,勇立時代潮頭,為祖國發展做出貢獻,為民族復興奉獻力量,聚青春之火炬,燃中華之夢想。

隨著時間的畫筆不斷飛舞,同學們生活的圖卷徐徐向前展開。希望這座佇立在校門前的“開啟智慧之門的鑰匙”,能成為每個石大學子在未來回憶大學生活的坐標。此心安處,便是吾鄉。